在微软工作八年、雷蛇(Razer)三年,且经历一次初创网络交易平台倒闭后,今年47岁的陈永和又再次面对失业。
去年12月,联想关闭了旗下电玩笔记本拯救者(Lenovo Legion)的亚太销售部门,身为亚太销售总监的他因此失业。这次是陈永和工作20年来,第二次遭遇裁员。首次失业是在39岁,陈永和加入的二手手机交易平台创业公司,因资金不足在他加入10个月后倒闭。
“我没有任何忧郁和怨气,主要原因是我总在不断寻求新的尝试,这次被裁员是让我尝试新跑道的一个契机。只要能够以这样的视角来看待事物,你就会对未来的规划看得更清晰。”
全球逾10万科技公司员工
今年短短七周内失业
随着世界各地冠病疫情消退,陈永和与许多新加坡科技人才也被卷入正在席卷全球的大型科技公司裁员浪潮。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许多科技企业开始削减成本,因此引发这一波的裁员。多家大型科技企业都在同一时候宣布将在全球大幅度裁员,其中包括亚马逊、Meta、微软、谷歌等。
根据追踪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科技产业裁员情况的网站layoffs.fyi的统计,去年全世界科技裁员总数为16万零997人。而2023年截至2月19日,仅在短短七周内,已记录有10万8346名科技公司员工失业,这股浪潮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全球,并蔓延到新加坡。根据layoffs.fyi网站数据,新加坡Foodpanda、Carousell和冬海等公司也在近期裁员。
今年1月20日,谷歌硅谷总部表示将在全球裁员6%,约1万2000人。四周后,谷歌新加坡亚太总部,约190名员工遭裁退。据了解,这数目占了谷歌在新加坡员工总数的5.5%至6%。
疫下科技服务需求激增
大公司中小企业广招人才
麦肯锡在疫情期间的一项调查发现,受疫情带来的线上化趋势影响,全球企业数码化的进程提前了七年。连续三年的冠病疫情,彻底改变全球人类的生活。疫情高峰期,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只能依托科技,把所有的娱乐和工作都转到了网络上;人们足不出户,社交和购物从线下转到线上,网络购物平台、外卖、快递等把亚马逊、Grab、Foodpanda、Shopee等带到大众的视线里,也迅速入驻你我的生活。
科技服务需求激增,全球科技巨头看准时机扩大业务、广招人才。人类生活习惯的改变,让不少新兴科技企业看到新的商机,许多带着新鲜点子的创业公司也纷纷找到投资者注资。这些刚起步的创业公司也都要招聘人才。
巨头公司、中型科技企业,以及创业型企业都在过去几年扩充业务、抢夺人才。而待疫情消退,人们开始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这股增长之势也就骤然而止。
莫莉(化名)原本是受雇于新加坡Meta的一名合约制员工,多年以来,一直都以每半年一签的合约性质为Meta服务,但从去年11月开始,就遭受巨变。“基本上所有合约人员全都不获续约。一切来得特别突然,连项目负责人事前也全然不知情。不少全职员工也被裁。”
上月众多求职者逾半是被裁
猎头顾问:比例前所未见
科技行业的猎头顾问林俐莹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后入行。从业近20年,她在今年1月首次在一个月内接获这么多求职者的履历。
“不单单是主动找我的求职者人数增加,而且超过一半以上都是被裁员工,这个比例前所未见。”
她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算是科技业招聘的高峰期,许多科技公司都在请人。无论是巨头公司或是创业公司,都在招人,去年底则出现了一大反转。
从另一个角度看,科技巨头裁员也为原先紧张的科技人才市场,注入了新的泉源。许多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起步科技企业,以及一些正在向高科技转型的本地中小企业等准备扩充人手的机构,也乘势举办招聘活动,希望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尽管大型科技公司目前正在缩减人手,但新的增长领域已经出现,例如:生成式AI、虚拟现实、元宇宙和区块链项目,这些新兴科技都需要有才华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希伯德(James Hibberd,40岁)原本在新加坡和美国Meta担任软件工程师高级经理。去年11月,他成为Meta最新一轮五六十人裁员潮中的一员。
眼看一个个部门就这样匆匆关闭,在Meta工作九年的新加坡永久居民希伯德,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希伯德:“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私人企业。虽然工作很愉快,但我常自问能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有了孩子后,我的工作能否对社会做出贡献,对我来说变得更重要。”
正当希伯德感到彷徨时,他想起之前接触过为新加坡政府设计数码产品的政府开源科技部(Open Government Products,简称OGP)。在进一步了解OGP之后,他毅然决定申请加入OGP,并在这个月入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