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目前有超过5000辆共享汽车,随着共享汽车的需求增加,陆路交通管理局将与业者合作,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可扮演的角色。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3月3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交通部开支预算时说,陆路交通工具的需求随时间推移出现了结构性的转变,在“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对话会期间,一些年轻人表达了不必拥车但有车可用的愿望。
许连碹指出,对于偶尔才需要私家车的人来说,共享汽车可能是一种选项。共享汽车指的是短期租赁汽车,目前的运营商包括BlueSG和GetGo等。
随着共享汽车的需求增加,陆交局将进一步研究共享汽车服务,并与业者合作更好了解行业需求。(林泽锐摄)
根据政府与业者去年的初步接触,共享汽车的需求正逐渐增长,业者为此计划扩大规模以满足预期增长。
许连碹说,陆交局也将进一步研究共享汽车服务,适当时候会公布更多信息。
私召车德士司机减少约1万4000名
活跃德士司机减幅较大
与冠病疫情前相比,新加坡每月活跃的私召车和德士司机减少约1万4000人,其中德士司机的减幅较严重,减少约9000人。这导致车费在晚间激增,乘客等车时间也更长。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3月3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交通部开支预算时说,虽然点对点载客服务需求回升,但每月活跃的司机从疫情前的6万9000名,减至去年第四季的约5万5000名。
她说:“德士司机的减幅较大,与疫情前相比,少了约9000名活跃司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开夜班或周末班的两班制司机。”
由于司机人数减少,乘客收费也激增,等候时间也更长,特别是在晚间。
不过,近来有更多人申请司机职业驾驶执照。许连碹说,当局去年每月平均收到950份申请,与2021年的每月650份相比有所增加。
陆路交通管理局也会与业者合作,缩短办理职业驾驶执照申请所需的时间。
点对点载客服务经营者也正在积极招聘更多司机,并推出热点导航(hotspot navigation)等功能,让司机注意需求更高的地区,以更好地满足乘客需求。
宽不超过1.3米 长不超过2.6米
卧式脚踏车等个人代步车上路规定出炉
新加坡交通部长易华仁宣布,政府全盘接受活跃通勤咨询小组针对现有和新型代步车的管制建议。另外,电动的卧式脚踏车、载货脚踏车及三轮车,则暂时不能在新加坡使用。
所有个人代步工具包括较新型的器材,宽度不可超过1.3米、长度不超过2.6米,才获准在马路上使用。
电动的卧式脚踏车、载货脚踏车及三轮车,则暂时不能在新加坡使用。这些器材未取得认证,可能会引发火患,危及用户和他人安全。日后如果有国际标准出炉,会再检讨。
所有个人代步工具包括载货脚踏车等较新型的器材,要符合宽度和长度规定,才能在道路上使用。若要在人行与骑行道上通行,则须遵守现有规定,即重量不超过20公斤、宽度不超过70公分。(卓祾祎摄)
活跃通勤咨询小组上个月针对现有和新型代步车的管制,向政府提呈建议报告。交通部长易华仁3月3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该部门开支预算时宣布,政府全盘接受小组的建议,接下来会与相关人员合作,实行新规定。
卧式脚踏车、载货脚踏车及三轮车等新型代步车一般较大也较难操控,可能会给其他马路使用者带来不便,或是引发安全问题,因此政府决定为这类代步车设下最宽1.3米、最长2.6米的限制。这项新规定也涵盖所有其他获准在道路上使用的个人代步车,包括电动脚踏车。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在国会上说,政府制定这些限制时,分别参考了传统三轮车的宽度和双人脚踏车的长度,这些都是已经在新加坡使用的最大型活跃通勤工具。
在马路骑行低矮的卧式脚踏车时,也须装上旗杆和亮色旗子,让驾车者较容易看见。
目前只有重量不超过20公斤、宽度不超过70公分的代步车,才能在人行道与骑行道上骑行。新型代步车同样须遵守这项规定,才能在这些地方使用。
如果载货脚踏车及三轮车有儿童座椅等适当配备,也能在共用道和马路载人。目前,电动和传统脚踏车骑士都须遵守这项规定。
针对电动轮椅等助行工具使用建议报告料今年提呈
另外,活跃通勤咨询小组仍在检讨行动辅助工具,例如电动轮椅的安全和负责任使用,预计今年提呈建议报告。
马炎庆也是小组主席。他说,这类工具能帮到行动不便者,但也被一些人滥用。“我们要确保需要这些工具的人能继续使用,同时须确保能在共用道安全使用,又不影响到步行等健康出行方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