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象級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全球熱潮,微軟、谷歌、百度等各路科技巨頭競相投入人工智慧領域的激烈競爭,「生成式AI」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市場風口。
今年1月,微軟向研發ChatGPT的OpenAI公司注資100億美元,並且將ChatGPT納入必應(Bing)搜尋引擎。這對微軟而言深具里程碑意義,因為ChatGPT彌補了目前搜尋引擎無法精準回答問題的短板。與其讓人們瀏覽大量的連結,ChatGPT自主的內容整理能力可以幫人們省去不少時間。
這也意味著,必應搜尋引擎終於有機會扭轉劣勢,在久攻不下的搜尋引擎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有媒體稱,谷歌內部已經為此拉響了「紅色警報」,並且迅速宣布將推出聊天機器人Bard展開與ChatGPT的抗衡。
當今的人工智慧如何造就了超群的理解和溝通能力?聊天機器人的飛速發展會觸發哪些倫理問題?點擊視頻,帶你了解ChatGPT成功上位的關鍵技術:生成式人工智慧。
觀看視頻:
裕廊集團提高視察員效率
利用AI巡馬路一小時完成兩天工作
設施視察員只要開啟手機應用,手機就會拍攝馬路狀況,照片經過人工智慧(AI)分析後會標出哪些車道凹坑、歪斜的路牌或是退色的路面標示需要處理。從出勤到完成報告,所需時間從原來的兩天縮短至一小時。
裕廊集團工程總署署長陳志傑(右)、設施與物業管理(中區)署長陳志聰(左)和飛比之智能科技創始人陳彩星博士星期一在維壹科技城展示智能道路視察方案。藉助這個方案,視察員從出勤到完成報告,只要一小時就能完成。(關俊威攝)
裕廊集團和起步公司飛比之智能科技(Vebits AI)合作,自去年11月起在維壹科技城(One North)使用上述方案,提高道路視察的效率。
裕廊集團工程總署署長陳志傑說,設施視察是個耗時也耗人力的工作。每次出勤時,一般需要兩名員工,一人開車,另一人觀察周圍有哪些問題要維修。他們不時得下車拍照,測量凹坑或裂縫等問題的大小,做標記,之後回公司整理成報告交給承包商進行相關維修。「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兩天,甚至幾個月來完成。」
系統可辨別17種道路問題
他也提到為保障視察員的安全,他們通常會在非繁忙時段進行視察,但這限制了工作時間。
通過飛比之智能科技的方案,視察員只要在車內裝上智慧型手機,開啟應用,手機就會沿途拍下路況。所有照片都會上傳到雲端系統,並在分析後,立即生成報告,清楚註明問題種類和地理資訊等。
系統目前可以辨別17種道路問題,包括損壞的鑲邊石、褪色的路面標示、倒下的樹木、歪斜的路牌、車道凹坑、積水、裂縫和損壞的排水柵欄。
陳志傑說,有了這個系統,視察工作只要一名員工就能完成,並能更準確地評估損壞程度,記錄問題的位置,及更快地整理成完整報告。「之前需要兩天才能完成的視察工作現在只需一小時。」
飛比之智能科技創始人陳彩星博士說,目前手機攝像頭的視野約120度,垂直則是90度,可實時監測三條車道的路面狀況。系統在識別路面問題的準確度已經超過90%,也能在夜間光線較差或雨天時操作。「有時前方的車輛會擋住手機鏡頭的視野,導致一些問題沒有被捕捉到,所以沒法達到100%的準確率……但系統能捕捉到的問題已經遠超過肉眼能觀察到的。」
他也提到,系統也能通過電腦視覺科技「測量」凹坑等障礙的大小,準確度在80%左右。
除了與飛比之智能科技合作,裕廊集團自2021年起也和另一家起步公司Vulcan AI在東部的園區,包括樟宜南、樟宜北、羅央和樟宜商業園測試類似的智能道路視察方案。
裕廊集團設施與物業管理(中區)署長陳志聰說,集團未來一兩年會為好些園區的設施管理工作進行招標。為推進創新發展,提高工作效率,招標時會要求承包商利用科技方案輔助工作流程。
「我們希望接下來兩年,所有園區都能利用智能路視方案,視察道路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