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一定都高度關注奧密克戎(Omicron)的信息,各大媒體頭版也被奧密克戎占據。新加坡現也開始有奧密克戎確診者,甚至出現疑似感染群。
大家的神經或許已經緊張了很久,一個又一個病毒變種,一次又一次繃緊了弦,有朋友說,再緊繃下去都快要斷掉了。
是的,或許在大多數人的生命里,這是第一次真正切身地經歷,整個人類和地球因為傳染病而受到如此廣泛、持久而深刻的影響。而且,沒人知道未來會怎樣,曙光是不是真的在前方。
(圖源自:unsplash/Eoneren)
但日子還是要過,路還是要走。目前的兩個好消息或許是:1)奧密克戎暫時似乎沒有導致大量的重症和死亡病例;2)奧密克戎躲不開目前大範圍應用的冠病檢測方式,現有的檢測方式能夠快速地分辨出奧密克戎感染。希望未來一個月我們也能繼續收到好消息。
香港經過全面分析第一例和第二例奧密克戎確診個案後,結果顯示由南非抵達香港的第一例確診者是第二例確診者的」源頭個案「。目前推測是因為第一例個案在隔離期間打開房門的時候,有時沒有戴口罩,或者佩戴的是帶有呼吸閥的口罩,導致病毒外泄,引致第二例感染。
所以,好好戴口罩很重要。儘管新加坡政府又是規定戴口罩又是給大家發口罩,但仍有許多人需要改進戴口罩的方式。不如一起來溫習一下怎樣戴口罩才是真正有效吧。
首先,什麼樣的口罩才有效?
過濾效果是重要因素。
戴著口罩進行呼吸的時候,口罩的重要作用是過濾和捕捉呼吸飛沫,從而防止病毒被吸進來或者呼出去。因此,對飛沫的過濾效果越好,在過濾病毒方面就越有效。
如果有標註細菌過濾效率 (Bacteria Filtration Efficiency, BFE) ,可以看這個指標。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一般都會在包裝上標註BFE (這兩類口罩的BFE會達到至少95%) 。
KN95口罩呢?KN95口罩一般標的不是BFE而是PFE (Particulate Filter Efficiency,顆粒物過濾效率) ,但有一些會帶有氣閥。合格的不帶氣閥的KN95的防護效率是沒問題的。
( 圖源 自: unsplash)
N95呢?首先,它和KN95不是一回事哦。它們是不同的標準體系,不太能直接去對比。就過濾效果而言,N95的防護效率一樣很好。
布口罩呢?布口罩的範圍就很廣了,有一些,比如像新加坡政府發的可重複使用的、布料經過特殊處理的布口罩,是達到了包裝上所標註的防護效果的。但如果是單層薄薄一層普通布料的口罩,恐怕病毒防護效果就極其有限了。所以,在選擇布口罩的時候,要選擇多層的、由不同功能性布料構成的、可以過濾和阻擋飛沫的口罩。有一些布口罩除了布料經過特殊的處理之外,還能夠添加可更換的過濾片,防護效果應該就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 圖源 自: unsplash)
帶呼吸閥的口罩呢?不論這種口罩上面標註的是什麼標準,哪怕是KN95,這種帶呼吸閥的口罩都不能有效過濾病毒。面對新冠病毒的時候是無效的。香港的奧密克戎一號病例就是戴的有呼吸閥的口罩。這件事還被香港的衛生防疫部門拿出來作為反面教材,教育民眾選擇正確口罩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場合,可能也需要選擇不同的口罩。比如,在露天情況下,周圍也沒有近距離的人群,可以選擇布口罩。如果是要去人群比較密集不太通風的地方或者醫院,戴上過濾效果更好的醫用口罩或者KN95應該能提供更好的防護。
其次,口罩選擇很重要,正確佩戴也同樣重要。
想要口罩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保護作用,需要確保口罩罩住口鼻 (只罩住嘴巴是不行的哦) ,並儘可能地貼合臉部。否則,帶有呼吸飛沫的空氣通過縫隙進出,防護效果會降低。
醫用口罩上一般都會有鼻樑壓條,戴上之後按壓鼻樑壓條,儘可能讓它貼合自己的臉。
如果口罩大了,特別是小朋友有的時候口罩過大,沒法緊貼臉部,怎麼辦?
這裡推薦給大家一個辦法:
第一步:上下對摺口罩;
第二步:兩邊的帶子分別打結,打的結需要貼近口罩;
第三步:把上一步中打好的繩結旁邊的口罩部分整理一下,塞進小洞裡面,這時候一個平面的口罩就變成了一個立體的小口罩;
第四步:戴上口罩,罩住自己的口鼻,把鼻樑條壓好,確認口罩四周邊緣都貼合臉部。
視頻更直觀,連結在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TAZDsNBe0
可以戴兩個口罩嗎?
我查詢了一下各國疾控中心和衛生健康部門的指導方案,均不推薦佩戴兩層口罩。重要原因是口罩的貼合度的問題 -- 口罩需要緊貼臉部、保證吸入和呼出的空氣都是通過口罩過濾的,才有效果;特別是醫用口罩、KN95、N95這些過濾標準比較高的口罩,更是如此。
如果戴兩層口罩,外側的肯定不能緊貼臉部,內側的也會受影響;而且由於阻力更大,人會更加用力地進行呼吸,反而更影響氣密性,導致空氣更可能從縫隙被吸進和呼出,從而降低保護作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圖源 自: pixabay)
只有一種情況除外 -- 就是單獨戴一次性口罩怎麼都無法貼合面部,因此需要額外佩戴一個口罩來提高一次性口罩的貼合度的時候。在這種例外情況下,可以在一次性口罩外面加一層布口罩來儘可能讓裡面的一次性口罩緊貼臉部 (不能反過來把布口罩戴在裡面,因為當一次性口罩沒辦法緊貼臉部的話,就沒有氣密性,也就基本沒有了防護作用) 。
口罩戴多久需要更換或者清洗?
一次性的醫用口罩目前的推薦使用時長是最多8小時,如果是職業暴露 (在醫院等環境里接觸病毒) 的情況,最多4小時。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口罩主要是靠中間一層熔噴布來吸附飛沫的,而熔噴布起作用的主要機制是靜電吸附。佩戴時間長了之後,呼吸中的水蒸氣、各種離子、空氣中的各種物質等等,都會消解和耗散口罩中起吸附作用的電荷。因此,長時間佩戴過的口罩,其實對飛沫、細菌病毒的過濾能力會明顯下降。所以,大家還是儘量不要一個口罩用太久。
一次性口罩能消毒再用嗎?比如熱水洗,酒精噴,或者紫外線照?
這些做法都會影響熔噴布的吸附能力,處理過後很可能反而不能達到防護效果了。所以建議大家還是不要這麼做。
實在在口罩很緊張的時候,我看過一些文獻,是高溫消毒 (不是用酒精或紫外線) 後用電吹風快速吹乾,能夠恢復大部分的靜電吸附能力,或許可以當做一個緊缺情況下的備選;但這也是實驗室條件下,普通操作起來可能並不能完全達到這個效果。
( 圖源 自: pixabay)
如果本身是可重複使用的防護口罩,比如新加坡政府發的一些口罩,那麼也一定要按照說明去清洗,包括洗滌頻率、洗滌劑的選擇、洗滌方法。否則,洗壞了就等於只戴了兩層布在臉上。
(圖源自:unsplash)
到了使用期限也要及時更換新的,實在捨不得扔,可以放起來當做備用,如果有需要罩在一次性口罩外面 (來固定一次性口罩) 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當普通布口罩用。
使用可更換過濾片的口罩,也一定要按照說明及時更換過濾片。可以蹲促銷打折囤貨,但別為了省錢到時間了也不換、或者買不合格的替代品,因小失大就不划算了。
戴好口罩、 肥皂洗手
不摸眼睛、 不碰口鼻
注意營養、 提升免疫
客觀理性、 兼聽則明
最後,希望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米夏)
如果你擁有寫作分享的熱情,也歡迎在 《新加坡眼》APP「社區」一欄進行發帖投稿!我們將對精彩內容進行刊載,以便利大家閱覽交流。
社區投稿方式如下:
2.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合適的版塊編輯發布您的創作內容。
《新加坡眼》APP為大家提供創作平台,希望大家能夠在疫情中,一起通過寫作來對抗疫情中的壓力,體味分享生活五味。
編輯:YYY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