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閱讀本文約5分鐘!
昨晚,你睡好了嗎?
今天是 3 月 21 日——世界睡眠日。
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除了有助於養精蓄銳、保護認知、鞏固記憶,還能有效清除大腦產生的各種「垃圾」。
新加坡人一直是全球最少睡的國家之一,睡個好覺對於很多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睡眠日先送出新姿勢:8小時偽科學?胃情緒器官?
是喜?
是憂?
(圖:來源自網絡)
8小時睡眠論可能是錯的
這是一個常見的說法,但實際上成年人每晚需要的睡眠時間因人而異,不是每個人都需要 8 小時的睡眠。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建議,年輕成年人(18-25歲)需要 7-9 小時的睡眠,而成年人(26-64歲)需要 7-9 小時的睡眠,老年人(65歲及以上)則需要 7-8 小時的睡眠。這些建議是根據大量的研究和統計數據得出的。
然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生活方式、工作要求以及其他因素都可能影響他們的睡眠需求。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有些人則可能需要更少的睡眠才能感到精力充沛和清醒。
因此,雖然說成年人每晚需要 8 小時睡眠這一說法有一定科學依據,但它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具體的睡眠需求應該根據個人的情況來確定。
近日,一位專家指出8小時睡眠論可能是錯的。這位專家表示:實際上睡的好和睡眠時間的長短並沒有必然聯繫。睡眠8小時只是一個偽命題。我們的睡眠是按照睡眠周期來計算的,一個睡眠周期為90-120分鐘,所謂的8小時睡眠論就是按照4-5個睡眠周期來算的。如果按照睡眠周期來算,你的睡眠6小時也行,睡眠10個小時也行,這都是因人而異的。
我該聽誰的?
(圖:來源自網絡)
胃情緒器官?
科學家將胃稱作「人體的第二大腦」,胃腸更容易受情緒影響。焦慮、抑鬱、恐懼等情緒,常常導致胃腸道動力低下,人會出現食欲不振、噯氣、打嗝、早飽、飽脹等不適,「氣到胃疼」也是真實存在的
黃帝內經兩千多年就提到: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很多人有過「一緊張就肚子疼」,有的人「緊張就想拉肚子」,還有的人生氣就會胃痛。
而來自醫生的理論支持,則是:焦慮抑鬱會引起胃酸反流,這些壓抑性情緒,會使胃腸道動力低下,人就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打嗝、早飽、胃酸增加等不適症狀。
現代醫學也證實了胃和情緒之間的聯繫。一項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胃內的神經元可以控制我們的情緒和行為。這些神經元與大腦的情緒中樞相連,它們可以通過釋放神經遞質來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此外,另一項研究發現,胃的菌群與情緒也有著密切的關係。人體內有大量的菌群,它們在胃中扮演著消化食物和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角色。研究發現,菌群的失衡會導致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
所以,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啦!
(圖:來源自網絡)
在新加坡工作已經夠累啦!
還要應對這些新姿勢...關鍵誰說的對?
還是搞個好枕頭,睡覺吧!
祝各位小夥伴每天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睡個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