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欄
做父母的千萬別忽略孩子的求救信號~
當家裡孩子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調皮」行為,比如經常撓頭、撓耳朵、吐舌頭,家長總會制止,制止不了的時候甚至想打他!
可是你知道嗎?孩子這些不正常的行為並不是因為調皮搗蛋。可能是因為孩子出現了極度不適,這些動作可能隱藏著疾病的風險,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為了讓坡島爸媽了解孩子們異常行為背後的原因,今天萬事通就給大家解讀下孩子異常行為背後的原因。
撞頭、撓頭髮
一般來說,4、5個月的寶寶搖頭、拍頭是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因為這麼大的寶寶,發育地不均衡,耳朵裡面感到有異物,就會搖頭、拍頭來緩解這種不適。這種行為到孩子1歲左右就會逐漸消失。
除了正常發育外,有3種疾病也會導致寶寶搖頭、抓頭。
耳道感染
拍頭、撞頭的過程中如果孩子一周內伴有發燒症狀,常見的就是中耳炎,需要及時就醫。
濕疹
這個家長比較容易通過肉眼觀察,建議給孩子增加潤膚乳的使用,如果嚴重要及時就醫。
缺鈣
奶量均衡、飲食豐富的孩子一般不會缺鈣,但是如果孩子缺鈣,可能會導致孩子搖頭,除了搖頭,缺鈣的表現還有比同齡人身高體重增長慢、日常奶量不充足,沒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
張大嘴呼吸
大家都知道孩子張嘴呼吸對身體健康和容貌發育都很不利,實際上如果只是孩子感冒的時候鼻塞,出現睡覺張嘴呼吸的情況,家長不用太緊張。
但是如果長期張嘴呼吸家長就要注意了,首先看看孩子是不是有鼻屎,幫孩子清理乾淨,另外就要觀察檢查孩子是不是患有鼻炎、鼻竇炎。
如果孩子打呼嚕、口呼吸症狀超過兩周,必須排除是不是存在腺樣體肥大的風險,需要及時帶娃就醫。
撓耳朵
孩子如果出現不停地撓耳朵的情況,家長首先要觀察孩子的耳部皮膚,看看外耳道是否有濕疹,如果有濕疹要經常給孩子塗抹護膚霜。
除了濕疹,還有可能是上文提到的中耳炎,孩子近期如果患有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抓耳朵的同時煩躁、哭鬧,可能就是中耳炎,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除了以上兩種情況,如果孩子耳屎太多,也會引起孩子的耳朵不適,但是不建議給孩子經常清理耳道,出現耳屎太多的時候,可以去醫院、診所找專業人士去掏一下。
一直拍手
其實孩子拍手在大部分家長眼裡是很可愛的行為,但是如果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單調地拍手,可能要警惕兒童孤獨症。
這樣的孩子一般伴隨著對玩具不感興趣,但是對非玩具充滿嚮往,不喜歡父母擁抱,和別人沒有眼神交流,而且會因為別人的接觸大喊大叫,除了一直拍手、還伴隨著頻繁眨眼、繞圈走等。
有孤獨症的情況下,一定要及時帶孩子看醫生。
吐泡泡
很多孩子愛吐泡泡,大多數情況是因為孩子調皮,但也有可能是孩子不舒服,比如長牙、3個月唾液分泌期、新生兒肺炎、胃食管反流導致口腔分泌物增多,這些情況都是父母要格外注意的。
另外,如果吐泡泡的同時伴有拒奶、高熱、精神狀態差、呼吸急促等症狀,一定要及時送醫!
吐舌頭
孩子吐舌頭的確像賣萌,非常可愛。但偶爾吐舌頭一般沒啥事,頻繁吐舌頭就要當心了。
有可能是孩子患有鼻部疾病,孩子張口呼吸,因為嬰兒太小很難用嘴呼吸所以把小舌頭吐出來。
其次可能和上文提到的兒童孤獨症有關。 還有一種可能是克汀病, 患有這種疾病的寶寶常有吐舌頭的表現。 一般來說,克汀病患兒會有典型的發育落後的表現。
總結
雖然萬事通不主張做父母的過度焦慮,但是如果孩子向我們發出求救信號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忽視!
THE END
親子專欄· 精選
點擊以下連結,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遛娃 |
家教 | !
健康 |
玩樂 |
好物|
- The End -
帶你解鎖新加坡
熱乾貨:實用的留學移民政策
#今日匯率
1 新元 = 5.1452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43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