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历史瞬间! 新加坡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如今已经是排在亚洲经济发达国家的前列,作为一个1965年才成立的国家,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最大的功臣莫过于国父李光耀。
然而作为祖籍广东的华裔李光耀,在国家通用语言方面,却极力推广英语,打压汉语。
在新加坡有7成都是华人,按理说汉语的使用人数应该是最多的。
李光耀之所以会如此选择,主要还是因为他认为英语相比汉语更加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事实也证明了李光耀推广英语的举措是正确的。
李光耀是如何在新加坡推广英语的?为何英语会比汉语更加有优势?
一、独立之初的新加坡 1965年8月9日,李光耀正式宣布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李光耀担任国家总理,新加坡也掀开了新的篇章。
然而对于李光耀而言,新加坡的独立完全就是被迫的,那一刻他感到十分悲伤,事实上李光耀接手的新加坡面临着许多的困难。
当时新加坡有大约200万人,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都是华人,人均GDP不过450美元。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仅有719平方公里,且不说要怎么发展经济,就连生存都成了一个困难的问题,住房、用水、资源全部都是李光耀首要考虑的问题。
李光耀意识到,想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依靠外来的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吸引外国资本来新加坡投资。
于是新加坡就开始实施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新加坡投资设厂,资金的流入也让新加坡渡过了初期的艰难形势。
光是有资本还不够,李光耀意识到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因此他开始在国内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同时吸引了许多国外的优秀人才来到新加坡参与建设。
为了防止贪腐,李光耀推行高薪养廉的政策,吸引人才的同时,还使得贪腐现象大大减少,提高行政效率。
为了确保新加坡的公司能够快速发展,他专门建设了裕廊工业园区,创立了公积金制度,使得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新加坡的经济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不错的改善。
除此之外,李光耀还十分注重国民素质的培养,他推动了一系列倡导文明的活动,设立了许多有关有关公共文明的规定。
在李光耀的努力下,新加坡的社会氛围十分友好,这也吸引了不少人来到新加坡生活,为新加坡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
从1965年独立,新加坡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就成功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一跃成为了“亚洲四小龙”。
一改过去缺少经济基础、资源匮乏的小国形象,成功走出了一条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发展之路,李光耀功不可没。
现如今新加坡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是世界第一,人口从建国之初的200万人发展到了500万人,经济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许多国人看到新加坡发展的势头,纷纷前往新加坡“淘金”,如此一来新加坡的华人数量激增,华人的数量占据了新加坡人口的7成。
随着华人数量的增加,汉语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然而李光耀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打压汉语推广英语。
新加坡的500多万人使用着四种不同的语言,其中通用语是英语,国语是马来西亚语,相比之下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却是地位最低的。
李光耀的祖籍是广东,然而他却没有推广自己的母语,在他看来汉语存在着天然的劣势,相比之下英语会更有优势。
因此新加坡建国之后,李光耀就开始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打压汉语,最终顺利“去汉化”,使英语成为了国家的通用语言。
二、打压汉语的系列措施 新加坡独立之后,李光耀就将英语作为了新加坡的通用语言,要求人们除了会使用自己的母语以外,还必须要学会英语。
一开始大家都对这个措施没有太多的看法,毕竟李光耀出于发展国家的考虑,作出推广英语的决定也是无可厚非。
然而就在推广英语的同时,李光耀竟然还做出了打压汉语的决定,他认为新加坡不需要出现汉语,人们也没必要学习汉语。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