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也引发了部分国人的不满,但是对于李光耀而言,他却认为自己当初的这个决定是十分正确的,因此也有不少人说他忘记了自己的根在中国。
事情还要从新加坡独立开始,由于此前新加坡一直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其实新加坡很多人都会说英语,英语很早就称为了当地的通用语言。
李光耀虽然是华裔,但是从小就在新加坡生活,受英国的影响李光耀平时也会经常使用汉语,在新加坡独立之后,大量华人涌入了新加坡,英语的地位开始受到了冲击。
因为新加坡的人口有7成都是华人,如果李光耀不加以控制,那么汉语将极有可能成为新加坡的通用语言,为此防止这种现象,李光耀开始动手打压汉语。
李光耀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新加坡的南洋大学,这所大学是由华人开办的,汉语几乎成为了其中的通用语言,因此李光耀选择南洋大学有着特别的象征。
一开始李光耀的强势打压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华人的人数众多且十分团结,李光耀想要在短时间内去除汉语的影响力几乎是不现实的。
然而这却让李光耀看到了汉语的强大之处,更加坚定了要打压汉语的决心,当他意识到强硬推广无效之后,开始使用较为柔和的方式进行打压。
李光耀表示不会让大家不使用汉语,只是希望大家平时能够更多使用英语,将英语作为日常口头用语,李光耀想用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习惯,实现推广英语的目的。
结果李光耀还是没能够达成自己的目的,继续使用汉语的人依旧很多,针对这样的情况,李光耀采取强硬的手段关停了南洋大学,还阻止南洋大学与其他新加坡大学合并。
这一举措引起了许多华人的不满,他们认为汉语是自己的母语也是通用语,现在要他们数典忘祖,这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甚至还一度提出要将汉语发展成通用语。
然而在李光耀软硬兼施的手段下,最终汉语还是被打压了下去,紧接着英语在新加坡的普及率急速上升,很快英语就成为了新加坡使用率最高的语言。
在许多公开场合里也看到新加坡人在使用英语,整个亚洲也只有新加坡能够将英语的使用率推到如此高度,几乎已经相当于新加坡的母语。
在亚洲也有其他英国的殖民地,这些地方的英语普及率也不低,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使用当地的母语,英语也只是在特殊场合才会使用。
正因如此,来到新加坡的华人也开始逐渐接受英语,在公共场合基本上都使用英语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在家里面也会使用英语交流。
如此一来新加坡华人的后代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从小就开始使用英语,使得新加坡许多华人家庭的孩子英语说的十分流利。
李光耀推广英语的政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虽然也有一些华人不习惯说英语,但是在别人的地方也只能够入乡随俗,渐渐的英语就成为了新加坡的通用语。
或许很多人都疑惑为何李光耀如此执著于推广英语打压汉语,其实李光耀要是被形势所迫,当时的新加坡形势决定了李光耀不得不推广英语。
三、打压汉语的重要原因 首先就是新加坡国内的种族问题,在新加坡国内主要生活着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三大种族,虽然华人的人数最多,但是也不能够忽视其他种族。
如果将汉语作为通用语言,华人使用是比较方便,但是对其他种族来说并不轻松,李光耀不能够考虑单一种族的利益,还要考虑到所有种族。
语言和文化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问题,还会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如果语言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种族和国家的分离。
因此不仅仅是汉语,即便是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也不能够作为通用语言,否则就会引起其他种族的不满,还会影响国家引进外来人才的政策。
相比之下英语作为通用语,就能够很好的平衡三大种族,哪一方都不会感到有压力,这是打压汉语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在新加坡成立之初,外部形势其实并不友好,当时东南亚由于红色思想的传播,临近的大国印尼就与新加坡的华人关系十分紧张。
就在新加坡独立之后不久,印尼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排华事件,新加坡也受此事的牵连被印尼当成是中国在东南亚的代理人,受到印尼的强烈敌视。
相较于强大的印尼,新加坡的军事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印尼真的敌视新加坡,那么新加坡的国家安全将会面临极大的威胁。
因此李光耀必须要考虑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为此他还专门将马来语定为了国语,用来缓和与马来西亚、印尼之间的关系,同时实行去汉化向邻国示好。
第三个就是汉字的学习难度,作为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汉语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自然也极具美感,每个文字的背后都有着其相关的涵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