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物
他曾經以70億美元的身家位列泰國首富,也被稱為泰國“地產王”,他眼光敏銳、膽大包天,三度搬家轉移事業重心,卻每一次都大獲成功,事業更上一層樓!
他就是今天的新人物,黃子明。
常言道,樹挪死,人挪活。但對於華人來說,講究的是安土重遷,一般很少有人遷移。
近代中國歷史上,華人最大規模的一次遷移,就是20世紀前期的“下南洋”。為謀生計,以及躲避戰亂,福建、廣東一帶的華人開始半主動、半被迫的前往南洋謀生,華人流動遍布東南亞各國!
被稱為泰國“地產王”的黃子明,第一次搬家就是隨著父親下南洋謀生。在這之後,兩次主動搬移事業重心,使得集團產業越發壯大,最終成為泰國首富!
第一次搬家:
幼時在中國度過,
8歲時隨父親搬到泰國曼谷
1919年,黃子明出生,祖籍廣東普寧。
小的時候,黃子明就在老家普寧生活,接受故鄉的教育。這段時間一直持續到他8歲,才隨父親前往泰國曼谷生活。12歲時,黃子明在父親開在唐人街的鐘表店“黃賢記”當學徒,學習磨光、驗光等知識。
在他26歲時,父親去世。不久後,黃子明就有了創業的想法,為此,他聯合朋友創辦了經營鐘錶的“通城有限公司”。之後還與人合作成立了島燕窩有限公司,並取得了泰國海島燕窩採摘專利權。
也許是出於華人對於土地的追求,在盈利後,黃子明就開始購買泰國曼谷市周邊的土地。在當時,土地的價值極低,很多人都不願意購買。而黃子明,前前後後買了約628公頃的土地,快達到新加坡面積的百分之一了。
五十年代的曼谷唐人街
第二次搬家:
主動將事業重心搬到香港
發展成為香港前百的大財團
在泰國,黃子明的事業發展十分平穩,說是穩紮穩打也不為過。
在多次前往香港後,黃子明逐漸發現了香港的優勢,國際性的大都市,適合與國際接軌。在黃子明看來,香港要比泰國更適合他的商業版圖擴大。如果只在泰國發展,難免會有所局限。
1960年,41歲的黃子明大膽做出決定,從泰國舉家遷到香港,並將事業重心逐步轉移。要知道,香港不同於泰國,對於黃子明來說,算是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競爭強度要比曼谷激烈,不說發展,立足都是問題!
遷往香港後,黃子明在九龍新埔港建立了“國際眼鏡工廠”,又開辦了一家“通城”分店,初步站穩了腳跟。
1962年,黃子明抓住時機,取得了日本“精工表”的東南亞獨家代理權,不惜大力投錢做廣告,將精工表發展成東南亞著名的品牌。
從這以後,黃子明在香港徹底打開了局面。他的大兒子黃創保主導的寶光實業開始大力發展,還獲得了“香港鐘錶大王”的美譽,三兒子黃創山的事業發展也十分迅速,取得德國Puma(美洲獅、彪馬)的代理權,還讓家族企業“華基泰集團”成功上市。
等到20世紀80年代,黃子明創辦的黃氏集團已是香港百名之內的大財團,經商觸角已經延伸到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等國家。
三兒子黃創山
第三次搬家:
重新殺回泰國,
事業重心再轉移成首富
就在黃氏家族在香港的商業發展如日中天的時候,60多歲的黃子明卻再次把目光轉向了泰國,他又做出了一次大膽的決定,將事業重心再次轉回泰國!這是他的第三次“搬遷”了!
不得不說黃子明膽子很大,眼光也很敏銳。他不滿足於黃氏集團僅僅香港的前百名財團,想要將其發展的更大更強,最後他也成功做到了!
之前我們也提到過,黃子明年輕時囤積了很多土地。這在他殺回泰國時,發揮出了很重要的作用。
黃氏集團投資108億美元,在曼谷北郊開發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私營衛星城計劃,即“通城新都”地產!預計可容納100萬人!其他的地產開發也十分順利,比如“泰華榮”系列地產項目。黃子明也因此在泰國被稱為“土地王”。
這時的地產價值,僅價格而言,就是當時黃子明購買地產時的400倍!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經3次搬家。黃氏集團在香港和泰國均擁有龐大的房地產和其他事業,成為橫跨中國、東南亞的多元化跨國集團。
黃子明也以70億美元的身家,被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譽為泰國首富。
黃子明家族
作為泰國首富的黃子明,3次搬遷,大膽做出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其大膽的心,值得我們學習!
- The End -
熱乾貨:全面的留學移民政策
冷知識:有趣的奇葩百態獅城
新鮮事:及時的坡島熱門新聞
#今日匯率
1 新元 = 4.6644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2143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