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大馬水災9件事:救援不力、打搶、王室出手

2021-12-24

馬來西亞水災自18日爆發後,已接近一周時間,許多不同的故事在這場災劫中上演。從政府單位救災不力引起災民怨聲載道,到民眾自發賑災,凸現了災劫之下的人生百態。大馬學者更表示基於氣候變遷,類似境況未來或將不斷發生,政府及民眾需吸取教訓,為未來做好準備。

以下是《亞視新聞東南亞》記者整理出,本次水災發生一周內,各方爭議、災害關鍵數字、災民心聲與困境、以及亂象以外必須留意的幾項重要事件。

1. 水災成因爭議 吉隆坡水利灌溉局日前在官方面子書上貼文,指導致雪隆達水災的成因是人們亂丟垃圾,並在其官方專頁上載大量垃圾堵塞在巴生河柵欄前。

與此同時,環境部及氣象局在災後彙報則聲稱,上周五在學州發生的大雨,單日雨量相等於過去一個月的總和,認為異乎尋常的天氣是引發水災的原因。

然而,民間專業人士則持不同的看法,其中一名污水處理工程師就分析,認為水災的成因是城市過度發展所致。

一名污水處理工程師分析,大馬水災的成因是城市過度發展所致。(圖:美聯社) 根據《東方日報》報道,污水處理系統設計工程師林健文指出,巴生衛星市(Klang Utama)的水災主因,是因為實達阿南鎮(Bandar Setia Alam)處於高地,但發展迅速,導致雨水過多,直接流到低洼的武吉拉惹鎮(Bandar Bukit Raja),然後再灌進左邊的巴生衛星市。

至於太子園發,他指出,該區位置恰好處於白沙羅河和巴生河的交匯處,兩條河流幾乎承載著整個大吉隆坡的雨水,這次是整個區域性的異常大雨,已經超越城市規劃的計算。

「太子園剛好被巴生河形成一個三面的包圍網,即從從南面的布特拉高原(Putra Height)到北面的莎阿南19區(SEK 19)和西面的阿達英邊(ALAM IMPIAN)。因此太子園就像一個盆子,被溢滿的巴生河水灌滿。」

大馬國立大學氣候學家弗多林教授(Fredolin Tangang)指出,過去二、三十年的氣候變化確實帶來了極端天氣,此次洪水發生的原因需要一套計算模擬以及詳細研究。

2. 不斷上升的死亡人數 大馬發生水災至今,死亡人數仍不斷地攀升。(圖:美聯社) 截至12月24日上午8時為止,這場水災已造成41人喪生,彭亨州仍有8人下落不明。

全國警察總長阿克里沙尼表示,雪州共有25名罹難者,其中有17名男性及8名女性。而彭亨州共有15名罹難者,當中有8名男性、5名女性及2名男童。而吉打州則有1名男性死於這場水災。

在彭亨州的8名失蹤人士中,有7人是男性,另外1人是男童。

3. 最大爭議:救災緩慢 圖片攝於20日,水位已達災黎胸口,但卻遲遲未見救災單位。(圖:美聯社) 雪隆水災發生已一周,然而災民的陰影揮之不去,一些災民認為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平復自己的心情。

《馬來郵報》報道,許多災民至今依然對救災單位後知後覺的態度感到失望。

太子園災民控訴水利灌溉局沒有在雨季之前修繕好排水閘門,進而導致此次事件。

災民也把民間志願救災隊伍與政府單位相較,認為政府救災不力。一名居民表示,一艘可以容納20人的船隻,救災人員就占去10個位子,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住在太子園公寓穆都瓦仁披露,一家人被困四天,四處求助無門,被困的首兩天內和妻子及孩子只依靠麵包充飢。

4. 亂象還是悲哀?災黎洗劫商店 霸級市場邁汀理解災黎迫於無奈才到店裡搶奪物資,因此不會與災黎計較。(圖:邁汀面子書) 在政府救援緩慢,又遲遲等不到物資的情況下,不少位於雪州莎亞南(Shah Alam)地區的商店接連發生災黎掠奪物資的事件。更有店員因阻止災黎入店搶劫,慘遭圍毆暴打至入院。

其中受到影響的霸級市場邁汀(Mydin)對此發布聲明表示,該公司不會與災黎計較,因為他們理解災黎是迫於無奈才犯罪。邁汀集團董事經理阿米爾阿里(Ameer Ali Mydin)也在面子書上傳視頻表示,雖然他不贊成搶劫的行為,但可能災黎在陷入絕望後才被迫犯案。

儘管太子園的分行遭災黎洗劫,和洪水導致該集團必須蒙受超過百萬令吉的損失,但邁汀集團也承諾持續為受影響的災民提供資源。

不管是「趁水打劫」,還是走投無路,面對這一亂象,顯然當局救援遲緩,沒有足夠的執法者在第一時間維持秩序,恐怕難辭其咎。

5. 隱憂:災區爆染疫缺口 災黎在避難過程中無法時刻遵守防疫標準作業程序,使得疫情在災區內傳播。圖為災黎在獲救時沒有佩戴口罩。(圖:美聯社) 由於災黎在避難過程中無法時刻保持人身距離,導致新冠病毒在災區中更快地傳播。衛生部在災區發現冠病確診病例後,累計確診災民人數也不斷地上升。大馬衛生總監諾希山指出,截至23日下午3時,大馬全國共有390名水災災民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諾希山也根據當時的數據指出,全國災民人數一共有61,264人,且正在運作的臨時疏散中心共有384間。當局也在疏散中心提供其他醫療資源,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膚病和急性腸胃炎等。

6. 首相承認救災不力 大馬首相伊斯邁沙比里早前到訪災區時,承認當局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的不足。(圖:伊斯邁沙比裡面子書) 在因水災救援緩慢而被大馬民眾指責後,大馬首相依斯邁沙比里承認當局在應對自然災害上的種種不足,並承諾他將確保救災系統得到改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但他也表示,救災不僅是聯邦政府的職責,州政府和相關部門也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他看來,他不會為任何人辯護,因為每個相關單位多必須對此負責。

7. 皇室也動員救災 在柔佛蘇丹伊布拉欣的倡議下成立「柔佛志工」組織也到災區參與賑災行動。(圖:柔佛志工面子書) 政府賑災不力,皇室也參與救災。在過去發生的大水災中,雖然馬來統治者們常會到災區巡視,然而此次的雪隆大水災,統治者更進一步動員參與賑災行動。

《馬來郵報》報道,國家元首蘇丹阿都拉的指示下,約100名來自國家皇宮的工作人員,組成賑災隊伍向災區進發。

國家皇宮賑災隊伍主管莫哈末查哈里表示,國家元首為了協助災民而組織了此次的行動,除了雪蘭莪,隊伍也會像其他州屬災民伸出援手。

此外,在柔佛王儲東姑伊斯邁的指示下,柔州政府也動員旗下志工組織向災區五次輸送救濟品。「柔佛志工」組織早前是在柔佛蘇丹伊布拉欣的倡議下成立。

8. 部長姍姍來遲遭炮轟 大馬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長麗娜哈倫則踩著高跟鞋巡視災區,引起民怨。(圖:麗娜哈倫面子書) 水災過後,聯邦內閣部長紛紛到災區巡視,然而災民對此感到不滿,認為部長在水退後再到災區根本無濟於事。

其中,首相依斯邁沙比里在巡視時坐在官車之內,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長麗娜哈倫則踩著高跟鞋到災區,結果成為眾矢之的。

對此,麗娜哈倫說,大家應先關注災民的生命,而不是她穿高跟鞋到災區的課題。

「當時我正出席土團黨大會,一收到有關水災的信息,就不斷想著災民的安全,因此,沒有想到要換鞋子,去現場前也只來得及換衣服。」

9. 災害無情 人間有情 儘管這場災害奪取許多人的生命,數萬人五家可歸,但慶幸的是災害無情,人間有情!在政府救援緩慢之下,民間早已不能坐以待斃,各個慈善團體都在第一時間到災區提供救援。

也有一些原本的「受災戶」,因為正是體驗到水災發生時的無助,而毅然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也投入到重災區幫忙。

《亞視新聞東南亞》昨日也專訪一名從「災民」化身為志工的大馬新聞主播胡驍萍,分享原本是水災受災戶的她,如何在受到他人相助的啟發,而投入救災行列,通過行動為災民獻力。

相關新聞:

  • 【大馬水災】家庭損失近10億 死亡人數上升至41人
  • 從」災民」變賑災 女主播:別人幫我 我幫人
  • 【大馬水災】災黎可申請援金 首相要求每日定時彙報
  • 大馬部長穿高跟鞋賑災惹議 網民:別捐款給政府
  • 大馬水災爆「選擇性救人」 消拯人員吐露心聲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面子書 推特 電郵 Telegram


相关文章

  • 法新社:緬軍空襲學校 20名兒童和兩教師喪命
  • 菲律賓坎拉翁火山噴發 火山灰柱高達三公里
  • 杜特爾特被羈押期間 以壓倒性優勢當選達沃市市長
  • 獅城留學中國富二代自導自演綁架勒索案 兩人被控上庭不認罪
  • 還沒決定六月假期去哪裡旅行? 新加坡人今年似乎都往中國跑
  • 炒賣Labubu和寶可夢卡虧錢 馬國男竟向14組大耳窿借貸
  • 中國富二代從肉票變被告 律師:父母打算撤案
  • 泰國國家審計署大樓搜救行動正式結束
  • 獅城留學中國富二代自導自演綁架勒索案 兩人被控上庭不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