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房價漲太快,這國政府深夜急令:外國人買房要交60%的稅

2023-05-11

最近幾年,全世界大量高技術和高凈值人群湧入新加坡尋找投資和職業發展的機遇,這也讓本是「彈丸之地」的該國面臨著通貨膨脹和房價暴漲的壓力,影響了本國人的正常生活。

為了抑制房價上漲的勢頭,4月26日深夜,新加坡國家發展部、財政部、金融管理局三部門聯合發文,宣布將外國人購房的印花稅稅率從原來的30%提升到60%,本國公民購買第一套房的稅率仍保持為零。同時,新加坡官方宣布,將增加房屋供應,平抑住宅價格的上漲。

新加坡三部門發布通知

▍只打擊炒房客,不針對本國人買房自住

根據三部門官網發出的通知,新加坡將從4月27日起全面上調購房印花稅。文件解釋說,印花稅上調是為了打擊投機炒房的氛圍,建立合理穩定的市場預期,並且進一步滿足新加坡本國人買房自住的需求。這份文件還強調,接下來新竣工的房屋面積大大增加,政府也會加強公共住宅建設,預計買房和租房市場上的漲價壓力將得到極大的緩解。

根據這份通知,本國公民購買第一套住房仍然不需要交印花稅,但購買第二、第三套住房的印花稅率分別從原來的17%、25%微調至20%和30%。對於拿到永久居留權的「綠卡」人士,在新加坡購房的稅率維持不變,仍然比本國公民高5個百分點。官方提示稱,在2022全年,新加坡市場上90%的房屋買賣交易屬於本國人(包括本國公民和永久居留人士)購買第一套房自住的情況。

新的稅法將打擊的重點放在了外國人和公司層面。外國人個人購房的印花稅稅率從原來的30%提升到60%,公司實體或信託基金等購入房產的印花稅稅率則從原來的35%提升到65%。如果是雙方或多方合力購買,印花稅稅率按所適用的最高一檔收取。

除了增稅之外,官方還宣布了私人住宅和公共住宅供應增加的消息。在私人住宅市場,新加坡管理部門確認今年上半年會有4100套新房流入市場,與去年下半年的3500套和去年上半年的2800套相比,呈現大幅增加的趨勢。此外政府去年向國民提供了2.3萬套公共住宅,今年計劃的投放量不低於去年。從2021年到2025年,預計新加坡將總共增加10萬套公共住宅的供應。從竣工面積來看,在新冠疫情結束後新加坡各地的建設施工進度顯著加快,預計2023年到2025年全國總共新增完工房屋超過10萬套。如此看來,未來幾年可以預期新加坡的房屋供應將源源不斷地進入市場。

新加坡政府表示,希望增稅和增加房屋供應能使得房地產市場建立起平穩的預期,避免大幅上漲。

▍勢頭驚人!新加坡房價漲幅已超紐約

近幾年,新加坡成為了全世界金融和科技行業的焦點。大量人才的湧入使得新加坡房價創下歷史新高,連續12個季度錄得正增長。在疫情期間全球房地產市場都在感受「寒氣」的同時,新加坡樓市卻「一枝獨秀」。

據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公布的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該國房價環比上漲了4.3%,交易量也較之前三個月進一步上升。而且這個較高的漲幅還是建立在原本就很高的基數上的。2022年第四季度,新加坡就已經超越紐約,成為全球房價漲幅最高的城市。

新加坡一處可供出售的私人住宅

更恐怖的還在租房市場,據房地產諮詢公司SRX的數據,今年2月新加坡私人公寓的平均出租價格已經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6%。難怪很多人抱怨,在新加坡打工、生活壓力太大,讓人「卷」到喘不過氣來。

房地產諮詢公司Cushman & Wakefield的新加坡研究辦公室預測,儘管面臨著美聯儲加息等外部壓力,仍然看好新加坡房價在今年保持3%-5%的溫和漲幅,因為房價上漲背後有大量的真實需求作為支撐。首先很多新加坡本地人在多年住慣了政府提供的「組屋」後,希望購買第一套私人住宅作為改善型住房。新加坡的就業市場十分強勁,因此房租的價格也在快速上漲,促使很多人希望儘早「上車」買到自己的房子。同時,隨著各國相繼解除對跨境旅行的限制措施,大量外國人湧入新加坡,也帶動了該國房地產市場的樂觀情緒。

▍大量移民湧入,當地居民飽受通脹之苦

從國家層面來看,新加坡近年來對人才和投資的吸引十分成功。新加坡的總人口只有約545萬人,其中非本國居民就有約147萬人,主要包括留學生、持工作簽證的外國勞工以及拿到居留資格的生意人、投靠子女人士等。旅遊市場的繁榮也使得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就迎來短期遊客290萬人次。由於蘋果、亞馬遜、阿里、騰訊、位元組跳動等國際巨頭都紛紛在新加坡設立辦公室,大量高收入和高凈值人士蜂擁而至。由於移民湧入的熱情太過旺盛,今年3月,新加坡經濟發展局還修改了全球投資者計劃,大幅提高獲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權的投資門檻要求。新加坡當局表示,這樣做是為了控制人口流入的節奏,避免出現社會問題。

有錢人的湧入不僅使得房租價格猛然上漲,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日常生活開支也在增加。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該國核心通脹率達到5.5%,與預期相符,預計2023全年可以下降到4.5%以下的水平。如果計算「廣義通脹率」(食品和能源開支占很大比重),新加坡的這項指標在今年2月更是高達6.3%。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表示,該部門在去年一共採取了四次緊縮銀根的政策,激進程度大大超過市場預期,但仍不足以控制住通脹水平。雖然引進外國勞動力可以降低人工服務的成本,但新加坡地狹人稠的現狀意味著很難降低食品、原材料等貨物的成本。

澳新銀行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認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今年還是需要繼續緊縮銀根。「目前新加坡的通脹水平可是遠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必須要降溫才行了。」

紅星新聞記者 鄭直

編輯 何先鋒 責任編輯 魏孔明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关文章

  • 新加坡榜鵝路轎車撞巴士釀命案,一名女乘客送院後不治身亡!
  • 涉強制消費珠寶店結束營業 稱網傳貼文來自大馬同行抹黑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40人用餐後現腸胃炎 餐館因食安疏漏被罰850元
  • 港口頭四月貨櫃吞吐量增6.1% 達1418萬個標箱
  • 亞洲首所設於動物園裡的學校 野外奇趣學堂今開幕
  • 榜鵝社區貓遭虐 顏金勇吁善待動物組屋將貼關愛貓兒海報
  • 傳統裱框生意交第二代轉型 父親:我是他們最堅實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