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弔詭一幕:工廠缺工人,年輕人卻大量失業

2023-05-12

中國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寶座被印度搶走後,有關中國社會老齡化,勞動人口下滑導致其「世界工廠」地位岌岌可危的說法屢見不鮮。

弔詭的是,中國卻也同時出現了年輕人失業率高企的情形。

官方統計顯示,今年3月份,中國16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達19.6%。也就是說,有近兩成中國年輕人處於無業狀態。

但過去作為中國經濟火車頭的製造業卻又大量缺工。中國一項調查顯示,當地83%的製造企業有不同程度的藍領工荒問題。

換句話說,中國一方面出現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問題,另一邊廂,工廠則難以招到員工。

失業率高和工廠缺員工,這兩項本應互斥的獨立事件,如今竟同時上演。

大學生人數過多 造就這種詭譎現象的首要原因,是人才結構的錯配。

中國近年來大學畢業生人數爆增,但卻沒有足夠崗位讓高學歷年輕人一展長才,後者也不願從事藍領工作,「畢業即失業」成了年輕學子自我調侃的熱門詞彙。

據估計,中國今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159萬人,較去年增加82萬人。10年前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僅有699萬人,10年後劇增近七成。

過去幾年,中國經濟以空前速率發展,這樣的增長比例,並無太大問題。

但隨著經濟成長放緩,當地科技、教育、娛樂和房地產行業紛紛裁員或凍結招聘,作為相關行業主力的高學歷年輕人首當其衝。

雪上加霜的是,這些高學歷年輕人的文化價值觀和他們的父母輩不同。

在他們的成長階段,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激發了他們的抱負,讓他們不願屈就在工廠工作,有者甚至寧可選擇「躺平」、「內卷」。

現實的無力感,讓不少中國年輕人「求神拜佛」,尋找慰藉。(路透社)年輕的農民工也對製造業工作興致缺缺 撇除學歷因素,崇尚自由不願被管束的心態,亦讓年輕人普遍對工廠崗位敬而遠之,就連年輕農民工也不願再從事單調乏味的工廠工作。

一些媒體指出,外送、快遞這類在數碼經濟下應運而生的「新藍領」因工作時間及工作方式靈活等優點,對年輕人更具吸引力。

相較之下,製造業多數紀律嚴明,工作內容一板一眼,上班還得早晚進工廠打卡。部分傳統製造業的工作環境吵雜又充滿污染,一胎化政策背景下長大的獨生子女們更是無法忍受。

傳統工廠較為惡劣的環境,讓年輕一代吃不消。(中新社)提高職業學校學生人數或引入外勞? 中國政府已對大學畢業生過多,年輕人不做工廠工的現象有所警覺。

2017年,中國教育部制定了在2020年全國高中和職業學校入學率「基本持平」的目標,讓一半的初中畢業生接受職業學校培訓,作為未來的藍領工作者,而非繼續升學接受高等教育。

另一可能的解決方案,是效法其他先進國,針對特定行業的缺工現象引入客工。

新加坡便是透過引進客工,填補本地人因整體學歷水平提高而不願從事的工作。

但引入外籍員工,尤其是低階勞工,在整體移民政策極度保守的中國恐怕是緩不濟急。

據《經濟學人》分析,中國社會的14億人口當中,只有約100萬人是海外出生的居民,僅占人口的0.1%。

相較之下,美國有15%,德國19%,全球聞名的「移民天堂」澳大利亞更是有多達30%。

就連移民政策也相對保守的其他亞洲國家,如日本(2%)和韓國(3%),甚至是朝鮮的移民比例都比中國高。

除了制度上的移民門檻過高,官方和民間相對排外的態度,例如中國當局動輒以「外國勢力」評斷某些不利政府形象的事件,或中國民眾普遍反對開放外國富豪和技術熟練外籍人士移入的社會氛圍,都讓引入低階勞工,填補製造業人員缺口難上加難。

工廠的工作內容重複性高,讓崇尚自由和不愛約束的中國年輕人避而遠之。(法新社)製造業需要「新陳代謝」 儘管中國的產業結構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勞力密集型,轉型成電子商務、金融以及科技等行業並重的後工業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數據,製造業仍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9.4%,其成長也占中國GDP的27.4%。

換句話說,製造業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

製造業仍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法新社)2022年,有460萬中國人申請攻讀研究所,創下歷史新高。

同時,每個公務員職位平均有6000份報名申請。

與此同時,工廠卻大量缺工人,可見年輕人對製造業工作排斥的意志究竟有多堅定。

去年12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4億藍領工作者中,有近半已年逾40歲。

中國教育部甚至預測,到了2025年,製造業將缺工近3000萬人。

長此以往,若中國當局無法拿出有效解方,為製造業注入新血,過去曾讓中國引以為傲的製造行業,恐怕將在人員不足的困境下,不得不走向夕陽,這對中國經濟可能引發的連鎖效應不容小覷。


相关文章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本地手足口症病例一周內每日平均達到61起
  • 泰國房東申訴 中國籍租客把屋子弄髒未付全額就搬走
  • 助考生通過考試 馬國駕駛培訓機構三人涉收賄面控
  • 涉審計署大樓坍塌 泰國法院向17人發逮捕令
  • 英國科學家展開海洋碳吸收試驗 讓海洋能重新吸收更多大氣中二氧化碳
  • 美國科研人員研發昆蟲般大小彈跳機器人 有望提高救災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