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新加坡萬事通」菜單欄···鍵 設為星標
萬事通說
新加坡過去10年預期壽命不斷增加,但因疫情回落!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心愿但是新冠疫情的爆發和擴散,給全球範圍內的健康和壽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過去十年里人均 預期壽命 不斷增加,成為新加坡人民引以為傲的成就之一。
然而,由於疫情導致的死亡率上升,新加坡人均預期壽命在過去三年略有回落。
儘管如此,通過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社區的共同努力,我們相信新加坡的健康長壽目標仍然是可以實現的。
跟著萬事通來看看新加坡人的壽命指數吧~
新加坡人均預期壽命10年增加0.9歲,
但疫情導致略有回落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新加坡人均預期壽命在過去10年有所增加,目前為83歲,比10年前多了0.9年。
但由於冠病疫情導致死亡率上升,過去三年人均預期壽命略有回落。
去年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為80.7歲和85.2歲,比2012年分別延長了0.9年,但與2021年相比,男性的預期壽命減少了0.1年,女性則縮短0.3年。
本地65歲以上老年人的預期壽命也有所變化。其中,65歲的男性預期可再活19年,女性則是22.3年。
預計在疫情後,
新加坡的預期壽命將繼續延長
新躍社科大學老年學高級講師陳正見博士表示,由於 年長者屬於冠病高風險群體 ,疫情期間的較高死亡率對人均預期壽命產生了影響。
然而,他預計在疫情後,隨著醫療系統對治療方式的認識提高和冠病的影響力減弱, 預期壽命將會繼續延長 。
數據也顯示,2022年出生的男嬰中有89.4%預計能活到至少65歲,女嬰則有94%預計能活到至少65歲,比10年前分別高了1.2%和1%。
因此,雖然疫情對人均預期壽命產生了影響,但隨著 醫療技術和健康意識 的提高,預計新加坡的預期壽命將繼續延長。
壽命更長不意味著更健康
仍然可能受到其他疾病的影響
陳正見博士也強調,雖然新加坡人均預期壽命增長,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人們更加健康。
老年人仍然可能受到失智症等疾病的影響。
他建議社區共同創建一些活動,幫助老年人提升自信心,從而讓他們找到生活的意義。
這些活動包括與其他老年人一起烹飪、做手工藝品、學習數碼技能等。
總結
未來,隨著醫療技術和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社區與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有信心實現健康長壽的目標。
同時,我們也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為老年人創造更多的社交和文化活動,幫助他們保持積極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相信新加坡將會繼續成為一個健康長壽的典範。
針對此事,通心粉們有什麼看法呢?
- The End -
帶你解鎖新加坡
熱乾貨:實用的留學移民政策
#今日匯率
1 新元 = 5.2395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08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