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李光耀逝世,李家三代發言:李家該退出新加坡的政治舞台

2023-05-31

「李家坡」是人們對新加坡的另一個稱呼,李光耀開啟了李家在新加坡的世代「統治」。在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逝世之後,李家三代李繩武卻公開發言:「李家應該退出新加坡的政治舞台了!」

消息一出,新加坡的民眾都感到不可思議。李光耀努力了多年,才締造出了如今的新加坡。

70年的統治,李家早已成立了在新加坡的「李氏王朝」,如今三代的公開發言,無疑是大廈將傾的預兆。

李家二代之間已經矛盾重重,到了李家三代更是直接放言表示:李家應該從新加坡的政治舞台退出了。

難道李家在新加坡多年的輝煌就要這麼過去了嗎?李光耀維護了一生的「李家王朝」真的迎來了崩塌?

為工人階級「請命」 李家的榮耀還要從李光耀講起。新加坡的獨立建國是一個充滿了曲折的過程,它的兩次反抗都是李光耀陪伴在側。

1959年,新加坡反抗了英國的統治,它從那個被英國當做殖民地的困境中走了出來,此次新加坡建國的總理是李光耀。

1965年,新加坡再也無法忍受馬來西亞的「嘴臉」。於是新加坡選擇了擺脫馬來西亞,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次的獨立建國也是李光耀陪伴在側。

在新加坡李光耀是開拓者。他也是新加坡的引路人。他祖籍在中國的廣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華裔。

有人可能會奇怪,李光耀一個華裔為什麼能當上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從小就在新加坡留學,可他也接觸過中國文化。

李光耀從小學習就很好,老師經常會在他的父母面前誇讚:「李光耀同學特別聰明,他看待事物的眼光很透徹,不管對什麼事情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這樣的孩子太難得了。」

從小就聰慧的李光耀,長大之後發現了英國的「陰謀」。當時的英國對新加坡實行殖民統治,熟讀中國歷史的李光耀知道,英國此舉是想將新加坡培養成為自己的「傀儡」。

1952年,李光耀開始走向政治之路。他本來是一名律師,當時的工人階級不僅地位低,就連薪水也比一般人低不少。

李光耀當時所在的律師所是英國人開辦的,這時候的新加坡英國人地位很高,人民根本沒有民主權。

李光耀將這種情況看在眼裡,他很失望也在想辦法打破這種桎梏。直到他得知,新加坡的郵差們在罷工遊街,缺少一位律師幫他們跟政府談判。

但是有些律師嫌酬勞太低,有些律師不願意在法國人面前出這個風頭,李光耀卻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於是,李光耀欣然接下了這份委託。為工人階級「請命」是李光耀走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他為郵差們打官司,與政府對話:希望能夠提高工人階級的薪資。

工人階級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李光耀憑藉著為郵差們「加薪」的行為,獲得了工人階級的支持。

1959年6月30日,憑藉著這股力量,李光耀成功的坐上了新加坡總理的位置。李光耀上任之後,他先是粉碎了英國的「陰謀」,為新加坡的前路剷除了一大障礙。

馬來西亞的「冷眼」也讓李光耀明白求人不如求己,因此,新加坡以最快的速度,從馬來西亞的懷抱中脫離出來。

1959年上台到1990年卸任,李光耀在新加坡任職31年。在李光耀執政期間,新加坡被一點點建設了起來。

1961年,為了發展新加坡的經濟,擺脫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新加坡開始出台各種優惠政策。政策一出,大量的產業被引入了新加坡。

經濟與環境 此後新加坡也有了大規模的工業園區,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也得到了飛速的提高。這只是李光耀經濟建設的第一步。

李光耀曾經表示:「新加坡不能僅僅成為一些低端產業鏈的代工廠,它應該是獨立的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經濟體系。」

在李光耀的努力之下,新加坡產業開始轉型,到了2023年,新加坡已經成為了,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經濟體系。

這個世界上不乏犧牲環境獲取經濟的國家,但李光耀重視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李光耀表示:「如果環境被破壞了,大家住在哪裡?」

所以,新加坡人從小就被教育要保護環境,在新加坡的教育中,環境保護成為了學生們必不可少的科目。

除了意識培養,在法律方面李光耀還出台了相關的法律法規。1993年,一位美國少年在新加坡街頭對車輛進行了塗鴉,還對車輛造成了一定的損毀。

通過監控看到美國少年的行徑之後,新加坡警方立馬出動。這位美國少年除了罰款和拘禁還要接受鞭刑6下。

但美國少年不肯接受鞭刑,一家人也哭鬧不止,無奈之下,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親自來信說道:「希望貴國看在兩國的情分上,寬恕一下這位不懂事的少年。」

面對美國總統的求情,新加坡政府表示:「可以少打2次鞭子。」就這樣,這位破壞環境的美國少年被鞭打了4下。

消息一出有人認為新加坡不近人情,也有人覺得新加坡的堅持是值得人敬佩的。因為在當今社會,很少有國家能做到如新加坡這般,對環境保護如此重視。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2014年的事件。

當時兩名德國青年,在新加坡的地鐵站內進行了塗鴉,在還沒有被新加坡警衛發現的時候,兩位德國青年就跑了。

但讓兩位德國青年沒想到的是,他們到了馬來西亞之後,新加坡政府連夜給馬來西亞發了信息,表示這兩位德國青年是新加坡的罪犯,希望能將人引渡回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雖然新加坡已經脫離的馬來西亞的懷抱,但是隨著新加坡的國力增長,馬來西亞也不敢小瞧新加坡,於是兩位德國青年被引渡回了新加坡。

德國政府聽聞此事之後指責新加坡:「這種行為是否太過小心眼?兩個人都跑出新加坡了,還在不依不饒的給他們定罪。」

對此新加坡政府只是回應:「在新加坡的法律之下,沒有例外,即使他們回國我們也不會放棄!」

就這樣,新加坡與德國也交惡了。新加坡堅持環境保護制度,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前來,只要破壞了環境都要受到鞭刑,也因此新加坡得罪了不少的國家。

新加坡的堅持值得嗎?肯定是值得的,李光耀定製這些嚴苛的律法,是為了最大化的維護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在告訴各國:法律之下沒有例外。

李光耀的統治讓新加坡快速的發展了起來,新加坡的百姓將李光耀視為「新加坡之父」。

「李氏王朝」的統治 李顯龍是李光耀的第一個兒子,李光耀在這個兒子身上付出了太多的精力。跟李光耀待的時間久了,耳濡目染之下,李顯龍在政治上顯現出了天賦,於是李光耀有了子承父業的想法。

就連李光耀自己也說:「李顯龍的一舉一動都跟我太像了,我想他會是一個好的領導人。」

李光耀開始帶著李顯龍走上了政治道路。有李光耀的帶路,李顯龍沒有走過彎路,經歷的挫折也少。

在父親的保駕護航之下,李顯龍的從政之路走的暢通無阻。李光耀並非只有李顯龍這一個孩子,在李顯龍之後他還有另一個兒子李顯揚和一個女兒李瑋玲。

孩子多矛盾自然也就多了起來,李顯龍從政但他的弟弟妹妹都沒有從政的心思。李顯揚希望在商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李瑋玲則是沉迷於醫學。

按照道理來說,兄妹三人的方向不同,他們之間應該也不存在利益矛盾,更不可能彼此爭鬥了。

事與願違,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尤其是在這種豪門世家。2004年,李顯龍正式接手父親的職位。

可是這種延續,讓李顯揚和李瑋玲明顯有些不高興。尤其是2010年,李顯龍在媒體面前曾經說過:「新加坡的下一任總理還會姓李。」

也就是說,李顯龍有將新加坡的總理之位,當做李家的「皇位」傳承下去的想法了。這種想法是李顯揚和李瑋玲所不能接受的。

李家二代三兄妹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只不過李光耀在世的時候,三人不想讓父親為難一直維持著表面上的和諧。

直到2015年李光耀去世之後,李家二代之間紛爭拉開了序幕。2017年李顯揚和李瑋玲在網際網路上,發文指責李顯龍利用職位之便,不準備拆除李光耀的故居。

三兄妹之間的矛盾爆發,是因為李光耀位於歐思禮路38號的故居。李光耀在世的時候,新加坡人民就在擔憂,新加坡一直被李氏統治下去會不會變成「家天下」?

李光耀也了解過人民的顧慮,所以他死前留下了遺言:我去世之後,將歐思禮路的住宅拆除掉。

李光耀要求拆除故居的用意有兩點。第一點,他的故居若在,周圍建築房屋的時候,就不得有高度超過它的房屋。

若是故居被拆除,那麼規則被打破,周圍想要高建房屋的人群就可以行動起來了。這其實是一個隱喻,李光耀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總統之位能者居上,並非只有李家人才能擔任。

第二點,李光耀覺得自己死後,若是故居變成了任人遊覽的景區,勢必會對周圍的居民造成影響,拆掉故居是怕擾民。

也就是說,李光耀想要通過拆除故居一事告訴新加坡的民眾,他們擔憂的事情不會發生,新加坡永遠不會變成「李氏王朝」的天下。

身為李光耀的子女不會看不出李光耀的意思,李光耀拆除故居,就是為了讓新加坡未來的路能夠走的更長遠。

李顯揚和李瑋玲對於父親的遺囑顯然是同意的,可是到了李顯龍卻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按照父親的遺願故居是應該立刻拆除的,但這件事畢竟不是單純的家事,還是要讓政府來決定拆與不拆。」

李顯龍的話一出,就讓李瑋玲和李顯揚聽出了不一樣的意思。他們覺得李顯龍將家事歸為國事,就是為了更好的利用總統職權,將李光耀的故居留下。

在李顯揚和李瑋玲看來,李顯龍就是野心勃勃,想要將新加坡變為「李氏」的天下,更是想讓總理之位由李家繼承下去。

李家二代三兄妹因為這件事鬧得不可開交,甚至他們的矛盾被擺到了大眾面前。身為李家三代的李繩武也是公然發生表示:新加坡的領導人沒有必要非得是李家人。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火,讓新加坡的百姓們窺到了李氏家族成員之間的爭鬥。李光耀的故居不拆除也有政府的意思,畢竟李光耀被稱作「開國之父」他的故居確實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但是李家三兄妹之間的矛盾,絕不是因為一座故居產生的,其根本問題是:李家到底有沒有必要在新加坡建立「王朝」。

李顯揚與李瑋玲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是為了新加坡的為了,新加坡的統治人也不應再姓李了。

若是李家在新加坡失去了民心,那麼一系列的後果是整個國家都不能承受的。所以即便是為了父親李光耀的付出,李家人也應該退出權利的高層了。

這樣的話,李家還是百姓眼中的英雄。「水滿則溢」李顯龍在新加坡表現出來的父死子繼意向,已經讓許多的百姓有了憂慮。

再加上李顯龍沒有權衡好對中國和美國的態度。從2011年~2017年,李顯龍一度將天平偏向美國,使得他在國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李顯龍甚至還有了「聯美製中」的外交策略,可惜的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將李顯龍從結盟關係中踢了出去。

在李顯龍的操作下,新加坡在國際中的地位也略有些尷尬了,好在他及時解決了這些問題。

相比起李光耀,李顯龍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但也不可否認的是,李顯龍也算的上一個好的國家領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的領導人,他是真心想要將新加坡發展起來,對於建立「李氏王朝」這樣的權政他應該是沒有想過的。

可是他將總統之位給了李家二代李顯龍之後,新加坡的百姓不得不憂慮,「李氏王朝」是否會成為新加坡的統治方式。

李家二代內鬥的行為消耗了百姓對他們的期望,不過李家三代的清醒發言,讓百姓了解到,李家還是有清醒的人在的。

參考資料:

《新聞人物: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

《李顯龍訪美,卻被美媒稱為「北京耳語者」,這就是親美的下場?》

《李光耀之孫李繩武批新加坡政府打壓媒體 遭控「藐視法院」》


相关文章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拒絕公開馮德萊恩與輝瑞總裁通信 歐盟法院:做法不當
  • 怡豐城平價超市開設本地首個韓國樂天瑪特賣場
  • 樟宜東商業休閒區 中轉旅客新興聚集地
  • 武吉班讓輕軌鳳凰站電梯故障九小時 居民申訴不便
  • 亞洲首家!國大心臟中心 招募病患尋罕見心臟病根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