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香港被新加坡超越并甩开?讲点深刻的认知

2023-06-02     缘分     8946

为何香港被新加坡超越并甩开?讲点深刻的认知

2010年分水岭

2010年香港被新加坡超越后就没有机会?

如果从全球近10年经济总量发展分析,你就能感觉新加坡模式的持续恐怖:

2012年世界GDP总量为71.7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15.68万亿美元,中国8.23万亿,日本5.96万亿,新加坡排名35,为0.27万亿;2022年世界GDP总量为99.67万亿,其中美国为25.46(滥用美元霸权也是实力的一部分),18.10万亿,日本4.23万亿,新加坡排名33,为0.47万亿。

从近10年增长增量分析:近十年世界增量为27.96万亿,其中中美拿了大头,美国9.78万亿,中国9.87万亿,也就是说世界上其他185个主要国家总分享了8.31万亿的增量,平均0.045万亿的增量;日本更是掉了1.73万亿,而新加坡逆反马太效应,增加了0.2万亿,为世界平均值的4.44倍。2022年新加坡GDP超香港1000亿美元

我就不聊那些所谓国际港口、石油化工、转口贸易、生物技术、半导体、金融产业等表象原因,这些都是大路货,我讲点深刻的认知:

(一)重基础,极其重视人的价值。 一是坚持教育分流理念。

以分流筛选为基础、精英人才培养理念为支撑的因材施教制度这是新加坡教育体制的特色。所有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会根据自身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经历四次教育分流,通过接受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和培训,按照自己的潜能选择成长道路。分流制度既培养了国家精英,也培养了企业蓝领及普通劳动者。

在新加坡,同届学生中有超过20%在工艺教育学院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有超过40%在理工学院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只有略多于20%的学生接受大学教育。这和我国大学大众教育截然不同,2022年中国本科录取率为50.64%,研究生录取率27%;在学博士生55.61万人。(中国家长恨不得人均博士,要是20%大学录取率,能把教育部长吃了)。大锅饭好吃,但是大锅饭对国家来说不香,区分不出人才来,然后就变成加班卷、裙带卷、跪舔卷等反人类手段来脱颖而出。

二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既然80%进入职业教育,那国家就得培养高级工人。政府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很大。职业院校的教学设备往往比工厂设备要先进,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掌握最先进的设备使用和操作方法,毕业后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在职业教育学院的实验室,学生还有机会使用和操作世界领先的数控机床和电子检测设备。

职业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受过大学教育并有一定年限的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同时,政府还鼓励有成就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入学校做兼职教师,与学生分享经验。学校非常注重教师的发展,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教师个人的需要,不仅派遣教师到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学习,参与这些企业的技术开发,还引进企业项目,鼓励并组织多专业师生共同完成,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技术水平。

三是严格执行教育突围战略。

2022年,在新加坡财政支出中,教育部以136亿新加坡元成为继仅次于卫生部和国防部的第三花费最多的部门。实际上连续多年,新加坡教育投资都占到GDP的4%左右,占财政收入约23%,可见新加坡对教育的重视。严格执行机会公平,而不是结果公平。每个孩子都有专门教育基金账户,视家长收入情况,给孩子不一样的补助金、津贴,尽量确保孩子不因家长原因而选择退学(有点像斯巴达克,国民教育归属于国家)。严格执行精英主义,每年测试成绩在年级前10%的学生,还可以获得高奖学金。新加坡对学龄前教育补助力度也不小。

(二)抓重点,深入骨髓的精英文化。 前面在教育领域提到了对精英百般呵护。不管承认与否,国家间的竞争,更确切的是各国10%精英之间的竞争,精英优秀与否决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方方面面顶尖程度。新加坡人均8万亿美元收入,主要取决于这10%精英赚钱能力。

一是推崇精英执政。

为此,新加坡经过4次残酷的分流,终于筛选出10%的精英,通过制定和实施高薪酬政策,网聚了一批社会杰出人才,包括商界奇才。新加坡对精英在实际工作中表现是有硬性界定标准:要展示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智力超群,逻辑推理能力强,对一项政策要有独到见解;要展现独立起草讲话稿、文件的能力;要能独立领导一个团体,管理一个完整的项目;要表现出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正是依靠这些精英的才华,新加坡政府实现了对经济卓有成效的管理。同时,新加坡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其政府也十分注重民意,其精英主义内涵特征表现为“民众建议,精英决策”,公共决策走的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路线。

二是组建精英国家队。

新加坡在全球化布局中,有个名字“淡马锡”让人印象深刻。其实,新加坡有两个主要的政府投资公司,一个是淡马锡,另一个就直接叫作“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简称为GIC),2014年,淡马锡和GIC的直接投资总值共达143亿美元,占了全球国家级投资机构直接投资项目的34%。GIC管理的资产达4000亿美元,是世界第八大主权基金,淡马锡则位居第九。过去20年,GIC投资以美元计算的平均名义回报率为7.2%。淡马锡董事会成员除了2名政府官员,就是10名各种族、各国商界精英,甚至还有前中国政府高官傅成玉。这已经超越精英主义,而是渗透各国经济命脉人员。

三是搭建聚才“黄金台”。

开展全球引才活动,在印度的钦奈、孟买,英国的伦敦,澳大利亚的雪梨,北美的波士顿、纽约、旧金山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全球人才资源丰富的区域,招揽人才;开列人才需求清单,“点招”行业尖端人才;吸引外国留学生留在新加坡工作,深入到国内一线城市的著名中学“定向资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并签订毕业留新加坡服务协议;高薪揽才及税收优惠,吸引和留住海外人才;吸引国际名企名校,发挥高端人才集聚效应;目前,6000多家跨国公司和一万多家外国中小企业,为新加坡带来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大批优秀人才(世界首富张童靴)。(目前,我国各地都在学习)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