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牌坊,树立法治社会金字招牌。 一是建立法治型社会。
树立新加坡拥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制定了包括企业法、外国投资法、金融法、外贸法、工业产权法、技术转让法、税法、会计法、劳动法等在内的多种经济法律法规。在执法方面,新加坡高度强调社会纪律,依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惩戒,从而保持了社会安定,建立了廉洁有效的政府,同时也为吸引外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建立亲商守信文化。
新加坡不仅传承了东方文化的优秀基因,也构建了现代商业文化,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全社会亲商尊商的氛围、尚贤重教的风气以及西化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政府注重效率、强调服务、注重和谐的执政理念,公众讲诚信、奉孝道、守规矩的品质以及不甘落后、努力进取的精神。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并存,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三是构建和谐宜居形象。
新加坡利用其区位优势构建全球公认“花园城市”发展典范(厦门就做的很好);实行了“文艺复兴城市”计划,这一计划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形象,营造了城市浓厚的文化氛围;新加坡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既有中国古典音乐、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也有世界一流乐团的演奏;热爱运动的人,可以到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或游泳池中休闲放松;晚上各种夜间娱乐场所十分活跃,众多夜总会、歌舞表演和迪斯科使整个城市夜晚充满动感和活力;治安环境不可忽视,新加坡蝉联全球治安最好国家。
(四)摘果子,实施全球富豪抢夺战略。 一是稳住平民的心。
在政党建设中,人民行动党努力保持和提高执政绩效,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提高其权威的有效性;适当搞点花絮,增加反对党在国会的名额,应对年轻选民需求;
在社会建设中,运用社会主义手段增强社会凝聚力,积极回应民众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诉求,运用宏观调控“扶贫济困”,还富于民,缓和权威面临的分配危机与治理压力;
在民生建设中,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且快速地征地,给民众提供了廉价的组屋、齐全的公共设施和便捷的社会服务等,并通过中央公积金制度,为雇员提供了储蓄、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和投资等综合性保障服务,平民想要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都有了,自然就不会闹腾了。稳定压倒一起。
二是抢夺亚洲“金融中心”。
新加坡成功将香港拉下马,正式成为“纽伦坡”。
第一步,用避税吸引富人热钱。
新加坡多方位的税收洼地优势,新加坡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7%,这比大部分的重要经济体要低。香港为16.5%,但是新加坡有多种对企业的税收折扣政策和新设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更拉低了实际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比如符合条件的区域或全球性贸易公司可以适用5%或10%的优惠企业税率;符合条件的金融企业,所得可享受5%、10%、12%或13.5%的优惠税率;符合条件的财务管理公司,可享受8%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很多公司的研发费用、知识产权收入可享受100%甚至更多的税务抵扣和奖励。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率为25%,德国的综合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9.9%。
对于总部经济,更是有着相当力度的所得税优惠,对于把区域总部或全球总部设立在新加坡的公司,在特定时期内可享受免税、5%或10%的优惠税率。
不征收资本利得税,这对跨国公司也是巨大的吸引力,在处置一笔投资收益时,相比在有资本利得税的国家(如美国15%、中国20%、韩国30%、丹麦42%),这些公司的实际所得差异巨大。
新加坡个税实行累计税率制,最高档为22%,显著低于美国税改后的37%,英国、德国、中国等很多国家选定的最高档45%。
新加坡还在2008年取消了遗产税,这太能吸引富豪家族了。
第二步,注重注重金融人才的培养。
热钱进来了,得有人打理,此外,新加坡还致力于搜罗香港金融人才,给予更高待遇,打蛇打七寸。
第三步,优化产业结构。
富人热钱进来,有人打理了,也得有好项目投资。新加坡不像香港除了金融服务、转口贸易、批发贸易、商业服务、房地产开发之外毫无建树;新加坡在半导体(鹰酱给的)、石化提炼、精密工程、生物医药方面大有作为,也就是说即便是将来,中国大陆突破马六甲封锁,打通缅甸陆地高铁通道,在泰国挖通运河,新加坡也不至于衰落。
三是建立隐形“洗中心”。
李某最懂如何在大国间生存,擅长于在大国之间反复横跳,创造出一种有利于黑金外逃的格局。特别是瑞士银行、香港黑暴等神助攻。此外,东方神秘大国反腐败行动,也有可能引发非法资金的流入某个“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