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O”种族划分法在一些特定情况能用来帮助个别少数族群的提升和发展,但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多数层面都不受种族划分的限制。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认为,不应该把种族划分法看得过重。
尚穆根(右一)说,新加坡人在生活中通常不会按CMIO(华族、马来族、印族及其他种族)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因此不应该“过度强调CMIO划分法的重要”。(关俊威摄)
尚穆根星期一(6月12日)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35周年大会有关“重新审视多元主义”的对话上,回答有关新加坡能不能逐渐不采用CMIO(华族、马来族、印族及其他种族)种族划分法的提问时说,新加坡人在生活中通常不会按CMIO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因此不应该“过度强调CMIO划分法的重要性”。
他也说,种族划分法只在一些特定情况派上用场,比如当国家为少数族群的自助团体——回教社会发展理事会,印度人发展协会和欧亚人协会提供帮助的时候。
至于就读什么学校、获得什么样的工作机遇等方面,尚穆根说,新加坡是遍地机遇的开放社会,不受限于CMIO划分法,或与种族划分相关。
“我们在一些情况需要CMIO划分法,但在许多其他方面并不受它定义。”
其中一项根据种族划分来推行的,是用于维持组屋区种族比例平衡的种族融合政策(Ethnic Integration Policy)。尚穆根在对话上发表演讲时说,如果不实行这项政策,新加坡就会出现种族聚居地(enclaves)。
去年,近三分之一的政府组屋和一成的邻里达到种族融合政策顶限,显示族群比例已经要超出限制。如果没有种族融合政策,种族聚居的现象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