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特备】父母缺席,婆婆带大 缺爱的孩子转念自愈

2023-06-16     缘分     11847

【父亲节特备】父母缺席,婆婆带大  缺爱的孩子转念自愈 语音阅读

出生于马来西亚的何秀葶,在2022年之前依然身无国籍,“爸爸不太了解我作为无国籍儿童的难处,只在政府机构需要时,出面签署一些文件。”同年9月领了身份证,她正式成为大马人。那时,父亲还在世,但不久后因癫痫入院,就再也醒不来了。配合父亲节,《亚视新闻》与何秀葶谈谈缺席的父爱,何处来偿?

“每次老师叫我们写《我的妈妈》、《我的爸爸》那种作文时,我都很头疼,因为我没有一个对象去描写,只能写婆婆照顾我的故事。”自有印象以来,何秀葶就和婆婆住在彭亨州加叻。“我在雪兰莪州加影出生,但当时因为发烧、生黄疸,身体不太好,婆婆知道后很紧张,把我抱回家乡。从那时起,我就跟公公婆婆一起生活。”

父亲和印尼籍的母亲长年在外地的玻璃厂工作,何秀葶自幼便与他们聚少离多。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到入学上课,这些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何秀葶翻遍了回忆,鲜少发现父母的影子。“在我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父母才搬回加叻。虽然住在同一个地区,但我们不常见面。”

【父亲节特备】父母缺席,婆婆带大  缺爱的孩子转念自愈从小到大,婆婆取代了父母的位置,照顾起秀葶的日常起居。(图:受访者提供)

寻找关爱的替代品 看到朋友被父母的关爱包围,何秀葶会寻找替代品安慰自己,“那个阶段,我会一直在想‘婆婆就是我的爸妈’,催眠自己,把自己引导到‘我也很幸福’的想法中。”

“婆婆是很传统的家庭主妇,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个付出型的人,把那些孩子养大之后,也没有想要从孩子身上得到回报。”对何秀葶而言,从小到大感受到最深刻的亲情几乎来自婆婆,“她很宠我,她就是通过宠爱代替教育,是有点过度溺爱。”她补充,“我从她身上得到很多很多的爱,导致性格变得有些自我。在学校团体相处的时候,我都会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太会考虑朋友们的情绪,过后才意识到我好像说得太过分了。”

从洗衣到煮饭,婆婆尽力照顾何秀葶的日常所需,从来不让孙女出现物质上的匮乏,但心理和教育方面的需求,却是婆婆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远远不能满足的。“我到小学二年级还是包着尿片的,直到大姑告诉婆婆,我才知道要自己去上厕所。婆婆也不太会教我应该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别人的家庭,他们可能会跟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讨论自己在学校的事情,或是自己遇到什么困难等,可是我在家里不太会讲这些事情,跟婆婆也不会。”何秀葶说,“我觉得她不太理解我在讲什么,有时候她会用他们那代的思想,跟我说‘算了啦’、‘你不要想太多’,就是很难从她那里得到安慰,所以久而久之我也不会跟她分享我遇到困难,还是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父亲节特备】父母缺席,婆婆带大  缺爱的孩子转念自愈 寻找爱的替代品

“那个阶段,我会一直在想‘婆婆就是我的爸妈’,催眠自己,把自己引导到‘我也很幸福’的想法中。”

年代不同,沟通不易 婆婆尽力弥补的爱,没法替代何秀葶缺失的父爱及母爱,“她没有传授一些做人的大方向,或是一些价值观的培养,毕竟跟出去工作的爸爸妈妈比,很多时候公公婆婆不太了解世界的变化,他们还活在自己的那个年代。”

在母亲离开、父亲离世之后,何秀葶也选择离乡,到出生地加影就读大学,“我最近有发现,相较起其他朋友来说,我不太会恋家,基本上可能一个月回去一、两次吧。”

“相比起我需要婆婆,更多的是婆婆需要我的陪伴。有时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会半梦半醒地意识到,婆婆会进来我的房间帮我盖被子,并把我的公仔放在我怀里,静静坐在床边看着我5分钟,就默默地离开了。”何秀葶认为,在婆婆眼里,不管孙女长到多大,都还是小朋友,还是需要照顾及呵护。

【父亲节特备】父母缺席,婆婆带大  缺爱的孩子转念自愈秀葶离开加叻到加影上大学,有幸获得全额奖学金。(图:受访者提供)

9岁那年,母亲一去不返 9岁的某一天,年幼懵懂的何秀葶看见母亲收拾行李,准备逃离这个家。父亲也因此动怒,动手打了母亲,“在妈妈离开前的一段时间,就有提过爸爸打她,可是我之前没看过,那天是唯一一次。”最终,家人阻止父亲施暴,母亲才成功跟随朋友离开。

还没来得及感受母爱,母亲就这样离家而去、离她而去。“我并没有责怪她为什么离开我,因为我觉得她是被迫离开的。”如今何秀葶已经21岁,与母亲仍然没有交集,“她在印尼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我觉得既然她都离开了,就不要再去打扰人家,因为我们其实也不太熟。”

“从小到大,我只是对妈妈的样子有印象,但是她的性格是怎样,我不太了解。”母亲的离去,并没有让何秀葶和父亲从此相依为命,“从小时候到我比较懂事的那个阶段,我都很少见到我爸,所以跟他不太亲近,自然而然地,长大后自己有些情绪的时候,也不会跟他说这些事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