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全年平均地表温度,首次比工业化前升高超过1.5摄氏度。
燃烧化石燃料供电以及森林砍伐在过去30年,显著加剧了全球变暖,使地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1.3摄氏度。
新加坡早前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报告就指出,如果碳排放居高不下,新加坡周围的平均海平面到本世纪末可能上升0.54米至1.15米,一年之中也可能有多达351天的最高气温会超过35摄氏度。
最新研究显示,
自1990年以来,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必须为促成全球暖化的三分之二排放量负责。富人群体的消费与投资方式,也大幅提升了致命热浪和干旱发生的风险。
这份研究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科学家Sarah Schoengart主导,今年5月初刊登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学术期刊上。
这是首个以量化方式,就私人财富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进行的研究。
研究团队结合经济数据和气候模拟来追踪全球不同收入群体的碳排放,并评估这些排放对某些因气候变迁加剧的极端天气造成了什么影响。
Sarah Schoengart告诉法新社:
“我们直接将富人的碳足迹与真实世界的气候冲击建立起关联。”
“这标志着人类从碳排放核算,转向对气候课题的责任追究。”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新加坡天气更难预测。2024年10月14日,鱼尾狮公园一带下雨。(海峡时报)该研究也发现,
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全球最富有的1%人群对百年一遇的热浪的贡献高出26倍,对亚马逊地区干旱的贡献则高出17倍。
中国和美国最富有10%人口的碳排放,分别导致极端高温事件增加2至3倍,而这两国的这群人合计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碳污染。
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数据,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亿万富豪来自美国,人数超过中国、印度和德国三国的总和。
英国的反贫困组织乐施会(Oxfam)指出,在过去十年中,全球最富有的1%人群新增财富高达42万亿美元。
乐施会还表示,这1%最富有人群的财富总额,已超过全球底层95%人口的财富总和。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富人并不少。据福布斯,新加坡富豪在2025年总净值达到1452亿美元,比去年的1155亿美元高出近300亿美元,人数方面还增加了10人。
因此研究人员强调,不应仅关注生活方式和个人消费所带来的排放,也应重视金融投资中的碳排放。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气候影响研究组组长Carl-Friedrich Schleussner指出,
“如果气候行动不正视社会中最富有成员的巨大责任,就有可能错失我们减少未来损害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富人所“贡献”的排放量不仅来自他们乘搭的私人飞机和购买的东西,也来自他们所投资的公司产生的碳排放,例如AI公司的碳排放。
跟AI讲礼貌原来这么烧钱和耗能源OpenAI执行长奥尔特曼(Sam Altman)近日在公开场合曾提到,人们在与人工智能互动时频繁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虽然体现了人类的文明素养,却也让公司在电力成本上多花了“数千万美元”。
生成式AI模型如ChatGPT在处理每一个请求时,都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和电力。看似简单的礼貌词汇会增加文本长度,从而提高模型处理时间与能耗,积少成多,最终形成可观的运营成本。
(路透社)应该向亿万富翁征收“碳排放”税?Carl-Friedrich提议,可以通过对财富征收累进税和碳密集型投资的税收,让资本拥有者为气候影响承担责任。
早期研究表明,对与资产相关的排放征税要比普遍征收碳税更公平,因为后者往往加重了低收入群体的负担。
目前,各国实施的碳税主要针对人们购买的商品,如食品、汽车和衣物等。此类税收不成比例地惩罚了低收入群体,对超级富豪却几乎没什么影响。此外,该政策还忽视了富人将大部分财富用于投资而非消费的实际情况。
蚁粉觉得,有朝一天,富人除了缴纳富人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汽车税),还应该缴纳“碳排放”的相关税吗?
如果碳排放居高不下,新加坡周围的平均海平面到本世纪末可能上升0.54米至1.15米。(联合早报)近期,提高对超级富豪和跨国公司征税的国际倡议大多陷入停滞,尤其是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这一趋势愈发明显。
特朗普政府历来主张减税和放松监管,强调“让企业自由发展”,在其任内曾推动削减企业税和资本利得税,并反对全球最低税率等跨国税收协调机制。因此,其再次执政不仅削弱了美国对全球税收改革的支持,也使得其他国家在推进类似议题上更加谨慎甚至退缩,担心损害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去年,作为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的巴西曾推动对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个人征收2%的净资产税。
尽管G20领导人曾表示将“合作确保对超高净值人士有效征税”,但至今仍未有任何后续的实际行动。
2021年,近140个国家曾同意推进针对跨国公司的全球企业税改革,其中近半数国家支持设定15%的最低税率。但这一谈判目前也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