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04, 2023 -
对于中国出海企业来说,组建专业的本地化团队是出海成功的重中之重。面对高速发展和极具潜能的东南亚人才市场,出海企业该如何克服挑战,吸引人才?
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与几年前相比,如今出海东南亚的企业越来越多地深入当地,不仅在产品和服务上适应当地的风俗文化和用户习惯,而且越来越多地雇佣东南亚员工,重视本地化团队的搭建。
那么,东南亚的人才有何优势?中国出海企业在东南亚的招聘面临什么样的痛点?东南亚未来的招聘市场和办公环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Glints 作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招聘生态平台,深耕东南亚招聘本地化十年,帮助5万多家企业在东南亚完成本地招聘,包括帮助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建立当地团队。Glints 的创始人兼 CEO 杨贺翔(Oswald Yeo)为我们带来以下的洞察分享,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出海企业更好地了解东南亚的人才生态。
为什么需要在东南亚招聘本地人才?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搭建东南亚团队、实现本地化运营是取得出海成功的关键一步。东南亚是一个很细分的市场,由多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想要理解、融入,难度是非常大的。即使是我作为一个新加坡人,到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去,也会需要很多时间来习惯的,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会是比较大的运营挑战。
因此,组建本地团队非常必要,因为只有本地人最懂本地的市场和文化,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开展业务。
此外,东南亚本地人才在拓展区域市场上更有优势。东盟国家之间的人才联系紧密,新加坡有很多的留学生来自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东盟国家。在新加坡读书以后,还会选择去欧美的发达国家继续深造。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我曾经去美国留学,也有不少来自东盟的同学,大家留学以后又回到了新加坡和东盟国家继续工作,大家都彼此熟知市场,互相帮助。
东南亚人才的年轻化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年轻化意味着他们具备活力和学习能力。以印尼为例,人口年龄中位数大概为30岁,这是是兼具活力和经验的年龄。另外,印尼每年出国留学的学生有大概四万五千人左右,并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中国出海企业对东南亚人才的需求是什么样的?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人才需求主要有两种。许多企业希望能够在东南亚布局业务、寻求增长,并将东南亚地区作为跳板,打入国际市场。而东南亚人才,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人才,普遍具备良好的英文和多语言能力,具备多文化的背景,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都比较透彻,能够很好地满足这类需求。
另外一类需求是,许多企业想要在人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设立团队,包括 IT、销售、市场等,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我们很多客户会去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招聘团队,因为雇佣成本相对于新加坡要低很多。
从人才特点来看,印尼和越南有很大的人口红利,雇佣成本相对低很多;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两个国家在人工智能和软件工程师领域的发展很快,还产生很多家独角兽企业。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具备全球性综合能力的人才数量显著增加,这里的技术人才能够跟上最新的行业趋势,越来越受到跨国企业的关注。
我们还观察到,相当多的公司会在菲律宾设立销售团队和客服团队,这样既能降低企业成本,又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本地化运营,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作为东南亚的组成国家,各国有独特的优势,这些风格各不相同的国家组成了东南亚这个充满机遇的人才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在东南亚扎根越深,越需要组建丰富多元的人才组织。
招聘东南亚人才面临哪些痛点?
尽管在东南亚招聘人才的机遇十分明显,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痛点。
东南亚每个国家的政策都不尽相同,从合规要求的难度高低,到官方监管的力度强弱,都是不一样的。在这种不熟悉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国企业融入东南亚当地文化是比较难的,无论是对员工的管理,还是组织文化的设定,都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我觉得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高管本地化”,建立最能融入本地的团队。有些企业的高管全部在中国,而东南亚只留销售、市场或研发团队,这往往行不通。而一个本地的高管,不仅更容易管理好本地的众多员工,而且在不同国家团队的交流沟通中,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同时,本地的高管更了解当地市场的消费者,能够敏锐地利用市场行情、国家重点行业等信息,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这对业务的发展也有颇多裨益。此外,不少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人才生态了解有限,可能会导致对人才招聘速度预期过高,应对困难的准备不足,从而影响项目进展和后续布局。比如,有些企业希望在短期内一次性组建百人级别团队,但这在东南亚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一方面,当地人对中国企业了解不多,在文化契合方面可能会有挑战;另一方面,每个国家的人才状况不一样,以新加坡为例,由于当地职业选择较多,企业竞争人才激烈,人才短缺会继续是一个挑战。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