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和非電子出口皆下滑,導致新加坡5月份整體非石油國內出口連續八個月下滑,同比跌幅加劇至14.7%,比市場預期差。經濟師認為,這提高了新加坡經濟在2023年上半年出現技術性衰退的風險。
不過,經濟師也預期,非石油國內出口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復甦。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6月16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非石油國內出口的跌幅,從4月份的9.8%,擴大至5月份的14.7%。
新加坡對10個主要市場的5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整體下降,跌幅最大的是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台灣,但對中國內地和美國的出口上升。(檔案照片)
彭博社較早前收集到的經濟師預測是,5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同比下滑7.7%,環比下跌2.5%。
經季節性調整,5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環比萎縮14.6%,與4月份的2.6%增長形成強烈對比。
電子業出口加速下滑,在5月份同比萎縮27.2%,大於前個月的23.3%跌幅。
非電子業出口同比滑落10.7%,超過前個月的5.8%跌幅。其中以特殊機械的跌幅最大,達23.4%。
新加坡興業銀行高級經濟師顏聖充說,出口數據令人失望,但這不只是發生在新加坡,部分出口大量電子產品的亞洲經濟體如中國台灣、韓國和中國大陸,在5月份的出口都下滑。
他說:「出口數據同比萎縮,使到新加坡經濟在2023年上半年出現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升高了。新加坡仍是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這意味著出口疲弱可能會繼續壓抑製造業活動。」
他預測,非石油出口會在第三季萎縮之後,於第四季回彈,全年萎縮8%。
新加坡對10個主要市場的非石油國內出口整體下降,跌幅最大的是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台灣,但對中國內地和美國的出口上升,分別增加3.7%和4.8%。
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師柳天成也認為,製造業疲弱已提高了新加坡經濟在2023年上半年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而非石油國內出口大跌將導致情況惡化。
「新加坡對主要出口地區的出口額繼續下滑,再次證明我們的謹慎展望是正確的,我們依然認為全球需求會持續疲弱,而且電子業仍處於下行周期。」
柳天成說,雖然對美國和中國內地的出口有所增長,但漲勢未必持久。他預測非石油國內出口會在接下來持續萎縮,但可能在下半年較遲時候改善,全年可能萎縮10%。
滙豐銀行經濟師劉韻則較為樂觀。她說,整體非石油國內出口普遍疲弱,但這主要是在較早前強勁增長之後的回調。不過,新加坡對中國內地的出口額在過去近一年裡首次增長,仍是值得關注的亮點。
她說:「雖然現在僅根據一個月的數據就認定中國需求反彈仍言之過早,但這比之前的雙位數跌幅更具積極意義。」
劉韻也認為,電子業出口似乎出現回暖跡象,因為若以三個月移動平均數來看,經季節性調整的電子業環比增長3.8%,終結了連跌九個月的劣勢。她預計,2023年第四季會出現正面的基線效應,有助於提振整體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