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见闻2 | 为了培养高精尖人才,他们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卷”

2023-06-20     缘分     12485

新加坡见闻2 | 为了培养高精尖人才,他们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卷”

上周我介绍了新加坡靠用“智慧”的住房政策来鼓励生育,有粉丝说,就算有房住也不敢生啊,现在的教育这么“卷”。

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是如何解决人才与教育问题的呢?(作者注:我这里谈到的所有关于新加坡的认知,都是在新加坡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跟当地各阶层的人聊天获得的信息,可能会有些不准确,欢迎补充)。

这次在新加坡,我跟4对有娃夫妇聊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样本还算多元,可以归纳出一些普遍性的认知。有时候实地深度考察获得的信息,比从网上搜索得到的冷冰冰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PART.01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整体来说,对本地公民(citizen)极为友善,既考虑普惠的底层教育,又不避讳精英化预期

这两者如何协调?先从公民的教育待遇说起。

新加坡公立教育资源极为丰富,各个学区都有不少公立学校。对于公立的初等教育,我接触到的本地人一致认同质量非常好,公民的孩子可以优先进入公立教育体系,而且免费。

公民的孩子可接受免费公立教育,永久居民需要支付一点教育成本,但也不算多。两者都不需要担心没有上学名额的问题。

大部分公民和永久居民,都会进入公立教育体系,特别有钱的人会选择国际学校。

我们此行认识的一位保险从业人员,就把两个孩子都送进国际学校,而且上无数的辅导班,据说一个月光孩子的教育费就要花费上万的新币。不过这种情况在新加坡人中占比不高。

公立学校在录取完所有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后,才会择优选择国际生。也就是说持有工作签证的家庭,也有机会享受到新加坡公立教育资源,但不能保证。

以下为最近3年新加坡公立学校对永久居民/PR、外籍东盟国家人士/IS(ASEAN)和外籍其他国家人士(IS(Non-ASEAN)的小学和初中收费标准,费用按月收取。

有工作签证的来自东盟国家的家庭,孩子读公立小学2000多一个月,价格实在不算贵,不过名额不保证。

新加坡见闻2 | 为了培养高精尖人才,他们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卷”

新加坡见闻2 | 为了培养高精尖人才,他们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卷”

这次认识的一位从事教育的访问学者,家里三个孩子,就是公立和私立混搭。

总之,新加坡人对教育资源的充裕度是比较满意的。

PART.02

既然有普惠的公立教育,新加坡“鸡娃”的家长会不会很少?当然不会。跟我之前了解的差不多,我采访的家长都认为新加坡是教育资源竞争非常激烈的地方。

首先,“择优”是新加坡官方认可的教育政策。

新加坡教育部认为,要确保每位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掘、培养与发展,需要在初级教育的早期就通过考试选拔,对孩子进行分层分流,再集中社会资源,为有精英潜力的孩子专门提供一种高质量和切合实际的教育路径,刺激他们的个人成长。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新加坡的高才教育计划(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简称GEP),这个选拔考试在小学三年级就进行。每年分两轮进行,8月初试,10月复试。

人家新加坡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卷啊。

初试一般每年8月考,考英语数学两门。听起来跟我们小升初的密考差不多,主要也是看英语和数学。看来新加坡也非常重视数学教育。

高才教育计划考试,考察教育部大纲前三年学习的内容,着重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的掌握,只有10%的学生可以入选下一轮。

.

通过初试的学生在10月参加复试,复试的难度陡然加大,最后只有1%才会进入仅有9所学校开设的高才教育班,正式进入GEP的体系,进入和普通学生不一样的学习生活,享受国家特别安排的精英教育。

为了拿到这1%的“预备精英”名额,新加坡的中产家长当然绝对不会放松。

GEP考试被称为新加坡最神秘的考试——据说每年的试卷除了考生和监考人员谁都看不到,全部的答题纸都会在改卷后被销毁。

新加坡重视数学教育

整个新加坡鼓励学习数学的氛围,一点不比中国轻松,大家对于低龄孩子的选拔似乎达成共识——精英教育就是要选拔智商上有潜力的孩子,而智商潜力就是通过数学能力来识别的。

大家在聊天中都众口一词,认为新加坡的数学课本编撰得非常好,既生动有趣,又层次鲜明,还有很大的延伸性,可以让有能力的娃不断向后拓展。

(题外话:难怪这几年新加坡的数学教辅书在中国也这么受欢迎。)

不知道这是不是跟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获得过“剑桥大学数学一等荣誉学位”这个教育经历有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