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獅城的跨國企業並不少,為何只有少數由新加坡人擔任CEO?

2023-07-12

總統選舉一到,本土CEO在本地跨國公司中所占的比例再成熱議話題。(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在新加坡,每當臨近參選門檻遠高於其他國家的總統選舉,坊間往往會開始猜測,有哪些符合資格的人可能跳出來參選。

挑出那些可能透過公共部門資歷參選的人選並不難,但在私人界部分,「必須擔任過股東權益三年平均超過5億元私企的最高執行職位」這一條件,似乎讓這方面的名單,稍顯單薄。

就連日前公告有意參選的新加坡企業家吳振華,最後能否如願取得參選資格,都還是未知數。

既要是新加坡人,又得符合擔任大公司最高管理職位的條件,符合這些資格的人究竟多不多,一直是熱議話題。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日前在國會公布了一組數據,看似解答了這個問題,卻也衍生出其他疑問:

截至去年底,股東權益超過5億新元,且有向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登記總裁或董事經理信息的413家企業之中,大約有40%或165家由新加坡人擔任總裁或董事經理。

40%,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必須留意的是,413家企業只是本地大公司的冰山一角。

根據教育部長陳振聲今年5月在國會提供的另一組數據,本地有超過1200家股東權益達到5億元或以上的企業。

換句話說,上面所提到的413家企業,只是總數的三分之一。

在本地營運的大企業中,由新加坡人擔任總裁或董事經理的公司比例,可能更高,亦可能更低。

既然官方數據無法提供全貌,業界人士的觀察或許就是現階段比較具有參考價值的指標了。他們的看法幾乎大同小異:

新加坡籍CEO的人數太少,而不是太多。

2019年,時任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局長莊凱峰曾投書媒體談論:為何沒有出現更多新加坡籍CEO?

他在文中指出,新加坡或許能以人口基數較小,解釋新加坡籍CEO為何人數少,但這套理論卻無法解釋,人口和我們處於差不多水平的瑞士及馬來西亞華裔,為何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趨勢,他們有更多人在跨國企業中擔任高管。

時隔三年多,另一位圈中人士也提出類似擔憂。

新加坡知名企業家,曾擔任過麥當勞中國區執行長的曾啟山近日在本地媒體一篇題為《新加坡人是否因待在舒適圈裡而漸失優勢》(Are Singaporeans losing their competitive edge by staying within their comfort zones?)的投書中拋出直球,問了一道尖銳問題:

「新加坡對企業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區域樞紐,超過3萬7000家跨國公司在本地設立區域總部,但有個問題始終存在:為什麼沒有更多新加坡人領導這些公司?」

曾啟山曾是麥當勞中國區執行長。(麥當勞)

「離不開舒適圈」,是曾啟山認為新加坡籍CEO人數低迷的最大原因。在他看來,缺乏外派經驗,沒有在國外工作的經歷,讓在學術及語言能力方面明明表現傑出的新加坡人,無法在職業生涯中,更上一層樓。

這樣的舒適圈,往往和收入及家庭有關。

曾啟山在文中提到,新加坡的薪資水平位居亞洲前列,國人的中位數年收入在6萬新元左右,摺合成美元則大約為4萬4000美元。

這樣的年收入水平比本區域另外兩個先進國家日本(4萬2000美元)和韓國(3萬5400美元)還高,更是遠遠拋離了另外兩個東南亞鄰國馬來西亞(1萬7000美元)及印度尼西亞(9600美元)。

換句話說,接下海外職務對新加坡人而言,沒有太大的金錢誘因。

「在家裡舒舒服服的,何必出國工作自討苦吃?」

另一個讓國人不願外派的因素則是家庭。

尤其是擁有小孩的家庭,更是挑戰重重。家長往往擔憂外派其他國家後,未來回國時小孩很可能無法有效融入新加坡的教育體系,進而影響了外派的意願。

曾啟山建議,新加坡政府應該在這方面著手,為這類外派海外的新加坡家庭提供更多支持。

無論如何,他也提醒,有志於此的新加坡人必須體認到,領導職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建議國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儘可能獲得更多元的經歷,接觸不同文化及不同技能

曾啟山舉了TikTok新加坡籍執行長周受資為例。

這位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舌戰群儒,一炮而紅的新加坡人在新加坡成長,完成國民服役後曾負笈英國及美國,畢業後又先後在美國、俄羅斯及中國等不同國家工作。

周受資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的表現讓外界印象深刻。(路透社)

滙豐新加坡執行長黃繼瑜也有類似際遇。

曾啟山寫道,黃繼瑜是首位獲委任領導滙豐新加坡的新加坡人。擔下重任前,黃繼瑜在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也在泰國、中國、英國等地留下了奮鬥的足跡。

他還引述了黃繼瑜曾說過的一段話:

「和來自不同國家及文化的人們工作,拓寬了我的視野,形塑了我的領導風格。」

二,膽大一些

他說,偉大的企業領導人都是無所畏懼且充滿遠見的,他們往往具備突出公司品牌的能力。因此,他認為一名好的企業領導人除了要能管理生意,了解公司的價值,同時也應確保這門生意,能以創意的方式呈現給股東及社會。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只有跳脫出僅把任務執行好的局限,勇敢挑戰才有望成為一名更好的企業領袖。

三,眼光放長遠些

最後,他也提到一名成功的企業領袖應具備遠見,懂得放長線釣大魚。

他認為,新加坡人往往過於注重成果,導致容易過於專注關鍵績效指標(KPI)及年度預算這類短期目標。

網民:教育方式和大家長環境也有影響

曾啟山的文章在社媒引發了一些討論。

一些網民也認為,除了曾啟山所提到的現象,教育方式也影響了國人在跨國企業擔大任的契機。

他們說,新加坡教育制度不鼓勵學生跳脫框架思考,也局限了他們的創意及組織能力,這對新加坡人在跨國企業接下更高職務是相對扣分的。

這樣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或許會是一名好員工,卻未必有能力擔當更大的責任。

也有人將新加坡籍CEO不足的問題歸咎於政府當局的「家長式」作風,當「人們不被鼓勵質疑政策及條規」,往往就只能紙上談兵,缺乏企業所需要的跳脫框架的思考。

另一派則質疑,過度依賴外來人才,導致本地人缺乏能累積經驗的職位,相關訓練機會不足。

當外界都認為新加坡人已具備該有的硬實力,當本地已有頂尖高等教育,對英語這一通商語言的掌握能力也在本區域首屈一指,更別說本地設立據點的跨國公司多不勝數,這樣的「主場優勢」,卻沒有變換成一定比例的新加坡籍企業領袖,確實值得省思。


相关文章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涉強制消費珠寶店結束營業 稱網傳貼文來自大馬同行抹黑
  • 新加坡榜鵝路轎車撞巴士釀命案,一名女乘客送院後不治身亡!
  • 兩次入境被盤查 內政部:印尼學者網上言論引關注
  • 身著顯眼背心 垃圾蟲被令清理小印度一帶
  • 淡濱尼與東海岸集選區 公布分區與負責議員
  • 「乾爹」怒揭新加坡藝人李凱馨母女內幕:4年不聯繫,隻字未謝,忘恩負義!
  • 新加坡明年小一新生報名,7月1日起分階段進行!這些細節家長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