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大選國盟一口氣拿下吉蘭丹及登嘉樓國席,也直接攻下彭亨州7個國席;瞬間成為東海岸的大盟主,就連巫統元老東姑在話望生國席也以數十票輸給國盟候選人。
宗教治理 幸福感高? 伊斯蘭黨長期以來穩固吉蘭丹及登嘉樓的政治版圖,雖說當地發展沒有明顯變化,甚至對國家的經濟貢獻極少;但對當地選民而言,目前的生活環境,沒有太多經濟發展的城市,是一件幸福的事。在長期宗教教育及政治環境之下,當地民眾更期待嚮往以宗教為主的生活及治理方式。
長期以來,伊斯蘭黨通過宗教系統及生活習慣,讓穆斯林從小就接受以「伊斯蘭文明」的教育;換而言之從小的教育直接影響民眾對於國家治理方式以及國家的想像。
難道過去並沒有伊斯蘭教育的存在嗎?有,當然有。但在巫統長期執政之下,給予民眾的刻板印象是,一個以馬來民族為主的政黨,相比伊斯蘭黨,巫統來得更加溫和及捍衛馬來民族。
巫統政治版圖被撬動 在納吉事件後,巫統形象被打擊,一個標榜廉潔的伊斯蘭黨就利用納吉事件,不斷去塑造伊斯蘭黨的地位,並強調巫統沒有辦法成為馬來為的守護政黨,尤其是在第15屆前後,巫統內鬥把重要領袖革職,甚至與希望聯盟組成團結政府。
這一連串的案件,對巫統而言是極大的傷害,但巫統又沒有辦法去說服馬來支持者這一連串的政治源由,讓伊斯蘭黨趁機鬆動巫統的政治版圖。
這也代表,巫統沒辦法去鞏固自己的基本盤,也沒有能力去擴展更多的年輕選票,拱手讓伊斯蘭黨去說服正在失去安全感及焦慮感的馬來選民。
第一,組織戰,在不同的場合強調其他馬來政黨的敗筆,也利用宗教論述強化伊斯蘭黨的優勢及使命,再來就是通過被開除的巫統黨員為國盟站台
第二,就是利用社交媒體拍攝影片去拉攏更多年輕選民,請宗教師及馬來網紅直接面對外州的選民讓他們能夠直接認識伊斯蘭黨/國盟;通過這樣的模式拉近政黨與民眾的關係。
巫統內部問題重重 巫統的內部問題,導致在巫統基層領袖轉向支持國盟/伊斯蘭黨;巫統也沒有在第一時間填補地方領袖空缺讓組織工作緩慢及讓馬來選民焦慮及不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馬來選民唯有支持以宗教為主的伊斯蘭黨成為他們的守護神,甚至在地的父母親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影響孩子的投票行為。
若巫統現在強化組織戰是否有辦法奪回支持者嗎?答案是,很難。甚至是沒有任何的說服力去讓過去的支持者轉向支持巫統;到最後馬來選民唯有長期支持伊黨,除非伊黨內部有很多的爆發,不然巫統難以在這個時間點做出任何改變。
緩解內心不安 國盟伊黨成首選 伊斯蘭黨成為馬來人目前的首要選擇,就如在民聯時代,民主行動黨為伊黨站台時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巫統的衰退及內鬥會讓長期支持者感覺不安及焦慮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馬來人必須要從馬來政黨內尋找一個舒服又安心的政黨,國盟/伊斯蘭黨是他們的首要選擇。
從第15屆大選的投票率及席位而言,國盟已成為馬來人的首要選擇;當國陣選擇希盟組成團結政府之下,馬來選民是否又能接受這樣的政治組合,那可能就要從選票上看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