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新冠确诊者自述:我在新加坡的抗疫悲歌

2022-01-02     缘分     15129

泪目!新冠确诊者自述:我在新加坡的抗疫悲歌

虽然现在出现了新的变种病毒,但是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下过去了快两年,加上国内抗疫成效显著,大家不免都心生怠慢。不少人甚至生出了“‘与病毒共存’也是一种办法”的侥幸心理。

再加上,成年人混社会,就好比动物混森林一样充满了危险。绝大部分时间,为了饭碗,必须豁出去,赌一赌万一没事的几率。于是,11月,公司叫领导带着我去疫情严重的新加坡时,我看见顶头上司都硬著头皮答应了,也觉得是难说NO。

不巧的是,眼带保护罩、每四个小时换一片口罩,洗手洗得都脱皮了的我,到了新加坡第9天,就被确诊了新冠,从此尝试了新加坡特有的抗疫模式,深刻理解到“与病毒共存”只是有资源的人,在漠视没有资源的人的安危及处境。

1 新加坡的抗疫

这里,就不能不先介绍一下新加坡的抗疫形式:与病毒共存。

新加坡在2020年也采取了严厉的防疫措施,因此起先很长一段时间内疫情控制得十分不错。

但是,这个城市国家是依靠外向经济生存的。食物和淡水,主要来自邻国马来西亚。国内大部分普通劳动力的补充来源也是马来西亚。而低技术劳工的来源地是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经过长达一年的严厉抗疫,最直接的影响是,由进口水泥、沙子、钢筋加外劳建造的的房子,价格飞涨!比如,政府支援的经济适用房组屋价格,都飙到900新元到1000新元一平呎(约等于0.1平米),赶上了四年前私人住宅的行情。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在12月初紧急提高印花税,压制房地产行情。

更要命的是,欧美国家在自己大规模接种疫苗后,就开始倡导所谓的“与病毒共存”策略。为了能积极推行这种策略,它们不但通过国家政策宣传、外交施压,还采取与媒体配合忽悠相结合的办法,强推这种路线。

作为美国盟国的新加坡也不得不就范。2021年8月,在接种率达到80%后,就跟进了这个措施。

病毒几乎是立即扩散进入了社区,并出现了几何式暴增。

泪目!新冠确诊者自述:我在新加坡的抗疫悲歌

8月中到9月初,病毒传播速度开始抬头。10月更是每天新增超过3000例。 迫于无奈,新加坡不得不立即宣布:大家如果快速检测是阳性、但又没什么不适的,在家隔离三天,就可以外出了。如果身体不舒服,核酸检测又是阳性的,就自我隔离10天。之后就能出去活动,不必再进行核酸检测(《新加坡早报》)。

因为乐意给做核酸检测的诊所很少,不少病人根本没去检测。所以,公开的确诊数目,可以说是蒙着樱花色的数据。即便如此,截止2021年12月20日,27.6万的确诊案例和815人的死亡人数,在一个人口只有586.6万的国家,都是难以忽视的。

泪目!新冠确诊者自述:我在新加坡的抗疫悲歌

结果就是,新加坡的实际传染源,难以跟踪控制,四处蔓延。图表上的感染人数大幅下落,并非真就是受感染人群减少,更多的是新加坡的普通人不得不自我放弃。

2 窘况

还是以我为例。

01.确诊前

事情出得非常突然,确诊前两天,我觉得头昏背疼,就在周四快下班的时候申请了病假。新加坡的同事马上给了我一盒三支装的快速检测条。我觉得似乎小题大作了,因为我除了在公司防护严密外,都是专车接送到宿舍,哪里都没去过。更何况,除了头昏和背痛,几乎没有任何跟新冠相联系的症状。

回到公司安排的单人宿舍,我一头倒下,以为自己还是20年前扛着九十斤行李勇闯英国的自己,睡一觉,什么都会好起来。但是,人是躺下了,眼是睁不开了,却还有一股燥热,激得自己根本无法入眠。

第二天,情况更严重了:脚踝的关节一碰就疼,让我以为是自己前几天爬单杠,跳下地时扭到了。仗着还在壮年,只是继续吃同事给的《连花清瘟胶囊》预防。因为自己做的快速检测是阴性的嘛!

泪目!新冠确诊者自述:我在新加坡的抗疫悲歌

(检测呈阴性的快速新冠检测棒)

周六开始打喷嚏,以为是正常感冒,继续用快速检测,应该出现阳性的地方,依旧雪白。我这人天生好事,非得觉得一片雪白的区域有一条隐隐的暗杠。同事要来看我,我和她说别来,但是天偏偏下起了、好像往下泼水一样的倾盆大雨,她又在路上,还没拿伞。我想着自己是阴性,就不忍心把她拒之门外。

周日,还是阴性,虽然关节处疼得必须躺下,但是嗅觉和味觉都还在,便以为自己可能是被新加坡的蚊子叮了,得了骨痛热。骨痛热,是由伊蚊传播的另一种类似疟疾的病,得病的特征就是浑身疼痛。

02.确诊

周一一早起来,打开冰箱,冰箱里上一位住户留下的韩国泡菜味忽然消失了。

我这下急了,赶紧呼唤负责在新加坡安置我们这些外访者的同事。她是个年轻的妈妈,自然大惊失色,立即给我发来三、四家诊所的地址,叫我去看病。我当时还觉得她啰嗦,一家地址不就够了么。等好不容易到了第一家诊所,才明白其中的真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