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亚人印象中,新加坡是美食之都。
在马来、印尼人印象中,新加坡同样是美食之都。
在缅泰人印象中,新加坡还是美食之都。
在南亚人印象中,新加坡亦是美食之都。
在非洲人印象中,新加坡依然是美食之都。
在欧美人印象中,新加坡仍是美食之都……
(妤妤姐:哪来的那么多废话?)
新加坡由于地处赤道边的马六甲海峡处,融合了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英国、荷兰、葡萄牙等地的美食精华,历经数百年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厨艺版图上不可忽视的新加坡板块。2016年,在德国埃尔富特举办的第24届世界厨艺奥林匹克大赛上,新加坡国家烹饪队击败了其他29支队伍,成为唯一一个在冷盘展示和热烹饪类别中获得两项金奖的亚洲国家。
此外,在2021年的《新加坡米其林指南》中,新加坡一共有49家米其林星级餐厅,其中,3家三星餐馆,5家两星餐馆和40家餐馆及1家小贩获一星。相比之下,号称中国美食之都的广州只有3家二星餐厅,14家一星。而且,新加坡米其林餐厅也极具性价比,由于许多餐厅是在“小贩中心”,故有媒体亲测后指出,新加坡米其林餐厅人均消费不足40星币(SGD),合人民币200元左右,十分具有性价比。 在网上各种华语编撰的新加坡餐厅指南中,肉骨茶、海南鸡饭、炒面这三种符合华人口味的产品是永不过时的“老三样”,对于习惯了“面包的脑袋,Salad的胃”的欧美游客眼中,新加坡美食又是一副什么模样呢?
在这里,我们必须介绍一下长期介绍东亚及东南亚的旅行作家“竹旅人(THE BAMBOO TRAVELER)”——美国人Julie女士。对于面积不到杭州市中心区4分之3的新加坡,她是再熟悉不过了。 她的新加坡美食攻略给我们呈现出的,便是欧美人对新加坡美食的看法。
首先,她推荐了新加坡毗邻太平洋的东海岸的Katong,也就是东佳。它也被称为Joo Chiat,它是以一个叫Chew Joo Chiat的人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9世纪在这个地区拥有种植园。
在当年,Katong是从清国福建、广东沿海“下南洋”打工、经商者登陆新加坡的第一站,故当地骑楼式建筑和柔和、多彩的商铺成为了典型的街景。这是许多旅行手记不会记录的。而在当地有什么样的吸引欧美人的美食呢?您能想到吗? (一定是粿条吧?——保镖哥) 还真不是,她向自己的粉丝介绍了——
是的,她去到了新加坡大名鼎鼎的94岁(2019年)长者开办的kopitiam(咖啡摊),据说,这位长者是来自海南岛的,当年还属于广东雷州。虽然生意早已交给了儿孙,但这家小摊的主打产品还是伽椰酱拌烤面包,Julie觉得,这是“新加坡人的传统早餐”。其实也不是啦,新加坡人的早餐是非常多样的,对新一代上班族来说,切片面包(toast)夹雪糕更适合在常年30℃左右的早晨食用。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早晨也略有不同,比如华人长辈喜欢喝粥,南亚裔(印度泰米尔人、斯里兰卡僧伽罗人等)喜欢蔬菜汉堡包,马来人倒最热衷喝咖啡。
当然,言归正传的是,伽倻是一种由椰子、糖,有时还有盘丹叶制成的果酱。她造访的咖啡店伽椰果酱可是有秘方的自制品。
kaya涂在烤白面包或烤小圆面包上,然后在果酱上面放一大块黄油,它至少能堵住你的一条动脉。这家咖啡店用木炭烤架烤他们的小面包。
还会给你一个半熟的鸡蛋,你把它打碎成一个碟子。在蛋黄上撒上白胡椒粉和酱油,然后把你的面包蘸上kaya和黄油。好吃!
(妤妤姐:看来欧美人到哪都喜欢用面包和咖啡开始崭新的一天啊~~~)
不单如此,别人的钻研精神还真值得学习。
在喝咖啡时,Julia打听出了新加坡Kopi(马来语:咖啡)的种类与独特的配方: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