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米粉廠商協會宣布,由於碎米短缺,廠商被迫使用大米替代,導致成本上漲30%。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廠商不得不自9月5日起調高米粉價格,每公斤上漲20%,約1令吉。
協會會長洪祖殿9月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如果碎米短缺問題得不到解決,可能在一個月後各廠商都將停產米粉。
他指出,通貨膨脹和戰亂天災的問題導致碎米供應嚴重不足,因此廠商不得不改用大米。由於大米價格較高,廠商的成本猛增30%,協會因此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將米粉價格提高20%。
BERNAS壟斷市場 無法自行進口碎米 洪祖殿還表示,碎米短缺的問題在6個月前就已經出現跡象,最近3個月情況最為嚴重。他抨擊國家稻米公司(BERNAS)壟斷了進口米市場,導致協會無法自行從國外進口碎米來解決國內的供應問題。
洪祖殿指出,儘管協會曾試圖從國家稻米公司購買進口碎米,但該公司只願意出售低質量的碎米,只適合用作飼料。
望政府提供幫助 解決壟斷問題 他說,國家稻米公司自30多年前壟斷了進口米市場,儘管協會多次提出備忘錄,試圖與政府協商,但一直未獲得回應。
“如今,政府換屆,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提供幫助,解決進口米被壟斷的問題。” 洪祖殿說道。
他還表示,協會在60年代曾經擁有進口許可證,但後來被取消。農糧部副部長陳泓縑表示願意提供幫助,但要求協會提供舊資料以恢復許可證。
“60年代的舊文件可能已經遺失,如果政府真的有誠意提供幫助,機構內肯定還保留有一些資料,可以隨時恢復許可證。”
廠商碎米庫存有限 洪祖殿表示,目前廠商的碎米存貨已經所剩無幾,有存貨的廠商仍能維持一個月的生產,而沒有存貨的廠商只能維持2至3周。
“全馬有18家大型米粉廠商,每月能生產3000至5000噸米粉。”
他還揭示,根據米粉廠商的許可證,廠商實際上被禁止購買大米,但由於碎米供應嚴重不足,執法單位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希望政府儘早解決這一問題。
新聞發布會的出席者還包括副主席張尤揚、總務王啟泉、財政陳文樂、副財政鄭鴻安以及理事洪永輝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