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新加坡,全世界應該只有一個吧?
那你就錯了!遠在世界的另一端,曾有另一個「新加坡」,而且英文拼音同樣是「Singapore」。
要不是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上周在新加坡美國商會50周年慶祝活動上提到,紅螞蟻還真沒聽說過。
「一些人可能知道,美國密西根州有座『鬼城』,叫新加坡。這是真的,不是我瞎編的。」
曾在密西根求學的黃循財說,密西根的「新加坡鎮」始建於1830年代,相信是命名自「當時一個繁榮的遠東貿易港口」。
原來,當時的美國人聽說萊佛士於1819年在亞洲開埠了一個名叫「新加坡」的港口,決定把他的成功經驗「移植」到美國。
不過,黃循財笑說,在那個年代,消息相對閉塞,傳播的速度比較慢。
(花了11年才傳到美國,也太慢了吧?)
新加坡鎮就坐落在密西根湖邊,一個叫紹加達克(Saugatauk)的小鎮北邊:
密西根的第一艘蒸汽船,就是於1838年在新加坡鎮的船廠製造的。
在全盛時期,新加坡鎮擁有23座建築、三座鋸木廠、兩家旅館、幾家雜貨店和一家著名的「野貓」銀行。
為什麼會叫「野貓」銀行?
原來是因為銀行在偏遠地區經營,猶如林中的野貓,很難找到。
時至今日,還有美國人在買賣這家銀行當時發行的鈔票,當作古董收藏呢!
木材業也隨之凋零,導致廠家紛紛遷離。
少了天然屏障,新加坡鎮在之後的四年里,被密西根湖邊的沙丘吞噬。鎮上居民也先後撤離,新加坡鎮從此淪為一座無人問津的「鬼城」,消失在美國的歷史長河裡。
「在卡拉馬祖河口附近的沙層底下,埋著密西根州最著名的『鬼城』之一——新加坡。
紐約的房地產投機商在1830年代建立了它,希望它能成為內湖港,跟芝加哥與密爾沃基分庭抗禮。
其實,新加坡直到1870年代,還是個繁忙的伐木基地,當時擁有三座鋸木廠、兩家旅館、幾家雜貨店和一家著名的『野貓』銀行。它比南方毗鄰、俗稱『平民窟』的紹加達克更加繁榮。
當它的木材被伐光,鋸木廠也關閉了,這曾經顯赫一時的湖畔小鎮便式微了,多數居民都搬到紹加達克。漸漸的,密西根湖水帶來的泥沙,把新加坡給掩埋了。」
「密西根州的『新加坡』並沒有存在很久,東南亞的新加坡倒是存在了好一段時間。我們已經獨立了將近60年,我們立志將繼續存在很久很久。」
他補充說,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型經濟體,如今已成為值得信賴的國際貿易和商業中心,並在過去數十年不斷加強與美國的夥伴關係。
新加坡是美國在東南亞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外來投資方,單在新加坡就有5700多家美國企業。
南非也有個「新加坡村」? 紅螞蟻上網咬了咬發現,遠在9000多公里以外的南非,竟然也有個「新加坡」!
這個村落的土地面積有多大,住著多少人,都不得而知。
但從網上僅有的幾張照片看來,「新加坡村」似乎坐落在一片曠野中,連個房子都沒有。
蟻粉們是不是也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