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開始,新加坡全面實施含糖飲料分級制,用類似「紅綠燈」的標識,將飲料分級。而從2023年12月30日起,新加坡指定場所售賣的鮮榨果汁、泡泡茶等現調飲料也都必須根據糖及飽和脂肪含量,印上營養等級標籤,供消費者參考。
去年12月,新加坡開始全面實施含糖飲料分級制,要求生產廠家在售包裝飲料須印上類似「紅綠燈」的營養等級標籤。標籤含A、B、C、D四個營養等級,健康度遞減。A級最健康;D級最不健康。就含糖量來說,根據規定,每100毫升所含糖分在5克至10克之間的飲料屬於C級,糖分超過10克則是D級。被列為C或D級的飲料須在包裝的正面展示等級標籤,D級含糖飲料不准打廣告。較健康的A級和B級飲料,廠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印等級標籤。
據了解,新加坡對飲料設置營養等級劃分的措施與新加坡較為嚴峻的糖尿病問題密切相關。高糖的過量攝入,極易增加大眾肥胖及糖尿病風險。根據新加坡健康促進委員會的統計,新加坡民眾平均每天消耗掉60g糖,其中一半以上都來自飲料。新加坡衛生部數據顯示,如果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新加坡約600萬人口中,糖尿病患者可能達到100萬人。
今年8月,新加坡再度升級飲料控糖制度,要求自今年12月30日起,新加坡指定場所售賣的現調飲料必須根據含糖及飽和脂肪量的占比,分為A、B、C或D四個等級。新加坡衛生部表示,營養等級標籤能讓消費者在選擇現調飲品時,更好識別含糖量和飽和脂肪量較低的飲品。
(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