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开始做海外功课,新加坡的双语和距离都让我比较喜欢。
02 环境和事业
之后我们家爸爸的事业也有计划的在往这边倾斜,我也在准备一月份MBA的入学了,所以这是一个以点带面的长期的考量。
综合了文化差异、商业环境以及未来,还有把爷爷奶奶接过来养老的需要。加上新加坡丰富的公共设施、自然资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等,都很合心意。
03 教育和亲子时光
当初的目的,和比较重要的所得,还是教育的考虑。
上学日早上都是我开车送她,路上会聊一下她今天在学校的安排,比如学校有时候会有forest school或者celebration。
算是一段交心的亲子时光。
下午坐校车回来。一周会上两次思维课一次美术课,现在还计划安排个运动类的课程。其他时间海边野餐、游泳或骑自行车为主,周末基本上混迹于动物园和各种博物馆。
来新加坡也结识了蛮多新朋友,有在坡工作的、有同是中国妈妈的,孩子上课时间就会简单的social。
孩子刚来还是会想念国内的小伙伴和家人,现在她熟悉了同学以后就好多了。
圣诞节爸爸也会过来,明年计划请奶奶来待一阵,一些阶段性的困扰都是有途径解决的。
关于我自己
来新加坡之前,我是在自己家的公司负责电子商务的工作,工作时间比较弹性。
过来之后其实时间更多了,但是社交则精简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因为我来了以后就一直在准备MBA的申请,也报了一些“兴趣班”,所以生活还是蛮充实的。
以前说起来惭愧,在国内其实奶奶带娃比较多,孩子只有晚上睡觉了才回我们自己家,有时候就睡奶奶家,经常是爸爸妈妈出去约会了,孩子跟着奶奶或者外婆混。
到新加坡了当然就亲力亲为了,所以我女儿很高兴,她终于可以一直黏着我了。
我的一点心得
做出留学+陪读的选择前,要想清楚这些。
首先是整个家庭的意见要一致,有人会说陪读就要一家人分开了,这样对孩子成长不好,对夫妻感情不好。我的想法是以家庭长远的目标来衡量得失。说直白一点,假如有一天你们两口子离婚,你还想不想孩子出国?答案如果是想,那为什么要焦虑于没发生的事情呢?
第二是海外求学要进可攻、退可守,有人说新加坡是跳板,话糙理不糙。比如我女儿,她出生的时间很好,赶在疫情前去了不少国家,虽然她未必有很深刻的印象,但是我给她看当时的视频,她已经有自己的喜好了,她会说妈妈我以后要去英国读大学。我没理由不顺应她的意愿。当然,我觉得在新加坡读高等教育和发展也是很不错的。
另外,国内我们也不是说就完全抛弃,也考虑了孩子的适应问题。我们买的是学区房,小学很好,对口幼儿园也是省级重点,目前办的是休学,每年学费我们还是续缴,至少两年内我们想回国都还可以继续原学校读下去。这是我做的plan B,也是出国前要去考虑的。
第三,关于未来,我其实是比较佛系的妈妈,本来就是不想让孩子卷才出国的,也是不想她卷才读国际学校的,所以还是会遵循快乐童年的原则,新加坡的博物馆、公园很多,让她多看多跑,自己体会吧。
最近,明星离婚事件闹得轰轰烈烈! 不少单身女网友直呼,“不相信婚姻了”、“打死不生孩子”、“女人就要自己活的精彩......”
人生苦短、经风历雨后会发现,那些精彩与顺利, 和结婚生娃与否关系不大; 依托的最终还是我们的追求、能力和选择。
最后,无论你作何选择,我们都祝福你成为一个,心存梦想、看轻得失、活出精彩的女人!
来到新加坡,你又有什么得失体会吗?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