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大家现在看不到了,因为《联合早报》已经把它给删了
我不知道润人们对于《联合早报》这篇文章是怎么看的,但很显然,它成功地招致了我这个中国网民的反感。你说你们要对润人搞分类筛选也就罢了,这事我们不拦著,可你们有事没事干嘛非得膈应一下我们广大中国网民呢?我们对二王事迹的热议到底是碍着你们《联合早报》哪只眼睛了?以至于你们要这么恶毒地把我们对二王的嬉笑怒骂和冷嘲热讽跟中国的大环境联系起来?扯得上吗?
要我说,扯不上。因为不管中国现在的大环境,尤其是经济大环境,相比疫情之前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我觉得这都不会妨碍我们对这帮润人的嗤之以鼻。也不管他们贫穷还是富有,在瞧不起这帮润人的这道基本命题上,我们中国网民都是一视同仁的。
但是我们瞧不起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对他们心怀恶意,就算我们对他们心存反感,这种反感的烈度也远远不及他们对我们的莫名憎恨。恰恰相反,我觉得很多对二王横眉冷对的中国网民对他们非但不憎恨,反而还心怀同情,尽管他们曾经说过那么多伤害我们的话。
《联合早报》理解不了,又或者干脆就是不愿意理解我们对二王的热议背后的深层含义。他们自以为是地将其解构为“调侃”,但我觉得那绝非只是简单的调侃,我觉得那是一种表现形式比较另类的温良。一种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心领神会的、哪怕是长得像中国人的人也理解不了的高贵品质。
从8月23日,也就是润去日本的前大象公会成员王懿(Akid)的忌日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差不多3个星期了,算下来3个头七都过完了。国内社交媒体上关于王懿之死的讨论热度也逐渐降了下来,好多国内网友在将王懿生前在网络上留下的暴论小心翼翼地制成电子标本的同时,也不忘把自己赛博吃瓜的热情转移到其他一些个被戏称为“电子宠物”的润人殖子的身上,比如我本人也时常在抖音直播中拿来调侃的、因为“甜甜圈”事件而意外走红国内社交媒体的美国走线润人、被大家尊称为“王哥”的王伟恒。
相比因为吃不上饭最后活活饿死在日本的王懿,目前正在美国的大街上体验“街溜子”生活的王伟恒的处境还是要好一些的。虽然他也是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而且还因为购车和看病等支出欠了一屁股债,但就目前来看,王伟恒应该还不至于会被饿死。如果他要是也沦落到了那个份上的话,我估计只要大头鹰的粉丝们在直播间里吼一嗓子,他也会向王伟恒伸出援手的。
助王伟恒就此脱离苦海不至于,但请他吃上一顿甜甜圈应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退一步来说,如果到时候王伟恒要是联系不上大头鹰他们的话,那来我的推特(现在叫X)或者油管账号下面留个言@我一声也行,我要是看到了也会管王伟恒一顿饱饭的。甜甜圈不一定有,但只要“王哥”开口了,我的饭馆那肯定是蛋散和粉肠管够。
其实不光是王伟恒,哪怕是王懿这种人,她生前要是打从我的饭店门前路过,即便是在知道了她的为人、她说过的那些恶毒的话,还有她干过的那些腌臜的事的情况下,我估计我大概率还是会管她一顿饱饭的。草莓不一定有,但冬瓜排骨汤随便喝,如果烧味档那儿还有剩下的烧鹅没来得及卖出去的话,我还会斩个后庄过来给她送饭。
我没想挣她的钱,也不奢望她因为一顿便饭就改变自己多年来扭曲的意识形态从而变成一个正常人了,我只是单纯看不下去有人饿死在我眼巴前而已。
民以食为天,吃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头,那是有着超越一切宏大叙事的至高地位的。也正因此,很多开饭馆的中国人往往是抱着一种多少有些类似于悬壶济世的医者心态在经营自己这摊人间烟火的。医生不管病人是谁,只要受伤了就会帮他/她治疗;开饭馆的也不管眼前的饿死鬼是谁,只要他/她真是饥肠辘辘了,怎么着都会管他/她一顿饭吃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要渡他们,而恰恰是在渡我们自己。我们在关键时候向这帮人伸出的援手是在提醒我们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我们知道温良恭俭让为何物,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和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教养不会让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在我们眼前。就算他们真的大限将至了,我们肯定也会想方设法让他们当个饱死鬼的。
西方人的墓地可不兴烧香摆饭这一说,要是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和欧洲当了游魂野鬼,那估计到时候连供品都没得偷吃。生前就时时忍饥,总要因为害怕被警察和移民局的人抓进去捡肥皂而提心吊胆;死后还常常挨饿,还得担心因为牛头马面和黑白无常的突然袭击而胆战心惊。
这可就太惨了,不光是我,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在看到之后都很难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想办法给他们投喂一口吃的,不管他们以后的宿命如何,至少别让这帮人饿死在我们面前吧。
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行为并不只是出于对弱者的怜悯,为这种行为提供了更多动力的,我想其实还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那颗温良心,无论是穷是达。
《觉醒年代》中的辜鸿铭曾经和他的学生们解释过“温良”这个概念,他说这是一种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深刻体会的概念,是一种只存在于我们中国人的身上的,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它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它是一种力量。
如果没有这种力量的驱动,而单纯只是出于吃瓜看乐子的话,我不觉得二王的生前身后事能在我们的社会上引发如此舆论涟漪。思想比他们反动、处境比他们更落魄、下场比他们更悲惨的坏人恶人蠢人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最后只有他们的话题能在中国网民中间引起如此之高的关注度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