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馮中雲】誰說新加坡人不好騙

2023-09-30

這種種補救與預防措施,除了顯示詐騙案已經成為日常,更說明新加坡人善良、好騙、真有錢。

有人說,新加坡治安是出名的好,但不是最安全的地方。怎麼會呢?恰恰是低犯罪率,讓新加坡人的戒心比其他國家的人來得低,罪犯就找到了破口。

是的,破口大罵就太遲了。當犯罪分子忙著在網上、在手機行騙,相對存款多、罪案防範意識雖不低,卻對壞人比較沒有警覺的新加坡人,於是成了亮眼的目標。

善良好騙真有錢 如果你對新加坡人有多好騙沒有概念,以下信息可以填補你的無知:

今年首九個月,本地就有6000多人陷入特定招聘騙局,損失接近一億元。

一般人的認知是,受騙上當的多數是上了年紀的糊塗老者,然而,今年前半年,本地發生的詐騙案中,半數受害者是20歲至39歲的年輕人,占50.8%。

年輕人不糊塗,聰明反被聰明誤?

今年以來,本地被「猜猜我是誰」騙局騙走的金額,超過1200萬元,上當的人超過3700人。

最讓人咋舌的是,2021年和2022年這兩年間,本地人被騙走的金額接近13億元。新加坡一年的消費稅收入約126億元,詐騙集團騙走的錢相等於10%的消費稅,這麼比較,應該有概念了吧。

政府正在討論詐騙案公平賠付框架的細節,而本地各主要銀行已提升安全機制,預防顧客墜入詐騙圈套。這種種補救與預防措施,除了顯示詐騙案已經成為日常,更說明新加坡人善良、好騙、真有錢。

相信就等於受騙 關鍵就在,新加坡人容易相信。

為什麼新加坡人會容易相信,少懷疑呢?有些人說,要怪,就怪政府太有效率,推出的措施與政策,都盡善盡美,幾乎沒有瑕疵。於是,人民相信政府,毫無保留地配合,也知道政府講的都苦口婆心,是指路明燈,毋庸置疑。

這樣的掌聲,政府怎麼可能會說:等一等,為什麼不想一想,信不信得過?

偏偏,少了事事懷疑的本能,造就的是容易聽從指示的國民。

如此一來,就連手機里由機器聲音說:這裡是衛生部,這是警察局,甚者說是中國公安,也還是有人相信。相信,等於受騙。

不能照單全收 對詐騙集團而言,有人受騙,就等於收錢。

當然,把一切推給對政府的信任,是謬誤,讀者別偏信;關鍵是,不能照單全收。就算是政府,也要監督審查,何況不是。

怎麼提高新加坡人的警覺,別誤信假冒,在騙與不騙之間,看出端倪,才是重點。

請點擊《城市呼吸》系列報道,閱讀更多文章。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相关文章

  • 魏成輝晚宴風波:部長們與蘇海金的偶遇,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 主持一姐愛女:「中國人都是傻X」 慘遭劇組除名
  • 中國小伙接神秘任務:繞飛3國入境新加坡,將14部手機丟垃圾桶!
  • 荷蘭生產罐裝羽衣甘藍或含橡膠碎片 食品局下令召回
  • 子女憶母親口頭禪和暖心小事 道出母愛的動人模樣
  • 百萬元組屋成交量創紀錄!大巴窯單套最高149萬
  • 新加坡工業區突發大火,濃煙遮天蔽日數公里,周圍居民緊急疏散
  • 砸30億新元搞AI?新加坡的AI戰略已經進入next level
  • 速看!新加坡8個主流招聘平台,輕鬆找工作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