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石油大亨破产!垄断东南亚原油的“福建油帮”是怎样的存在?
登上过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大亨破产要多久?
答案是...
只需要半年!
从跺跺脚新加坡油界就抖三抖,到如今面临130项控状、公司欠下近40亿美元债务、家族多处资产被冻结。
今天,就一起看看纵横东南亚的石油大亨林恩强的故事!
(图:来源自网络)
以往,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林恩强一声吼,东南亚油价也要跟着抖三抖”。林恩强的名号,在整个亚洲石油界一度如雷贯耳。
年近八旬的林恩强,在公众视野中已消失长达15年,业务也都开始转交给儿女操持。他本该带着荣耀安然退休,然而,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际油价暴跌后,这位油王却深陷债务泥潭和造假风波,他一手创立的兴隆集团也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在石油界闯荡一个甲子,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从林恩强鲜明的个人性格来看,他的浮沉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图:来源自网络)
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就让我们先把目光转向半个世纪前的一条海峡。
北纬2°、东经100°,夹在马来半岛与印尼苏门答腊岛间的就是闻名遐迩的马六甲海峡。
作为连接中东和东亚市场之间的“咽喉”航线,马六甲海峡承担了世界30%海上贸易和25%石油运输的重任。
这条海峡的掌控者之一新加坡,也因此获益,明明不生产“一滴油”,却跻身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三大石油贸易枢纽之一,还是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
新加坡,可以说是一座石油泊来的城市。
过去50多年,从石油贸易中获益的不光是新加坡政府,还有林恩强一手创立的兴隆集团。
(图:来源自网络)
1943年,林恩强出生在中国福建莆田埭头镇的一个村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维持生计,东南沿海的很多居民都选择下南洋谋生,林父也不例外。
12岁时,林恩强随母亲迁居新加坡,读完中二后就辍学跟着父亲出海打鱼。
其时,新加坡已经凭借地理优势,有了数十年的石油贸易历史,成为亚洲最大的石油贸易中心。每天出海打鱼,林恩强都能看到不计其数的大小邮轮经过,也目睹了“油耗子”们的身影。
所谓油耗子,就是做石油走私生意、赚取中间差价的人,他们晚上带着油桶出海,天亮前,再把盛满原油的油桶带到附近的地下炼油厂。虽然做油耗子赚得不多,但还是比卖鱼赚钱一些。在那个石油贸易兴盛且无序的年代,不少胆子大的人,都会和船老大搞好关系,弄点油来养家糊口。
比常人更能吃苦的林恩强,很快就在这个地下圈子内小有名气。可是靠整日偷油毕竟走不远,收益低不说,风险性还高。
2年后,有了些积蓄的林恩强决心把生意做回陆地,“油耗子”变成油贩子。
20岁的林恩强一个人驾着油车,穿梭在运输公司、郊区电厂和建筑工地之间,逐日增长的行车里程数见证了林恩强事业版图的扩张。
成立了兴隆贸易有限公司的他,一边扩大团队和油槽车数量,一边积极扩展业务,向新加坡和马来两地的矿场、伐木场、工厂等地推销起了自己的石油产品。
短短5年后,林恩强买下了他人生中第一艘载重100吨的油轮——海狮号。
这艘油轮是兴隆集团走上国际能源舞台的重要转折点,也让林恩强完成了从黑到白的转身,他不再是只拥有一艘小渔船的少年。
(图:来源自网络)
此时新加坡设立自贸区,正大举建设港口码头,他把握住机会,靠着给过往船舶提供加油服务,兴隆的资产迅速膨胀。
不满足于此的林恩强很快通过购入大型油轮参与石油贸易,将手伸向了国际石油贸易和航运业务,随后,他又相中了原油提炼的巨大潜力,资本帝国的版图初具雏形。
80年代末,新加坡给本地公司唯二的两张贸易资格证,兴隆集团手握其一。
1998年,兴隆大手一挥,一次性购入46万吨柴油,坐稳了新加坡的燃油霸主之位。
当年在新加坡,你要是想买燃油,没有林恩强点头示意OK,买卖是做不成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