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新生代的母語能力逐年下降,做為第二文的馬來文和淡米爾文也面對相同困境,由於市面上沒有太多相關的補習或增益課程,學生有時求助無門。教育界就改用互動式教學法,來激發孩子學習母語的興趣,因為掌握雙語優勢,也能在大環境中更具競爭力。
為了加強新生代的母語能力,海格女校的馬來文課,在教學法上更加重視互動性和科技使用,比如通過歌曲和遊戲,讓孩子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學習母語。計劃已經在一些學校試行,明年將逐步在全國推行。
馬來文教師麗塔說:「新的教學大綱鼓勵學生用馬來語交流。當他們與朋友交談時,他們會用馬來語交談,儘管他們的語法並不太恰當。」
教育部表示,就讀小學六年級的馬來學生在2021年用馬來文溝通的比例只有40%,同2011年相比,比例大跌一半。淡米爾文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學生的掌握能力同期下降了13%。
淡米爾文補習中心負責人馬格什瓦拉安說:「較年輕的父母在淡米爾語方面可能比較吃力,但他們真正理解淡米爾語的重要性,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把孩子送到淡米爾語增益班。」
這家淡米爾補習中心說,互動式教學讓報名人數增加了20%,學生年齡也越來越小。他們正招募更多教師,加強內部培訓,以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