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出門逛商場,幾乎走兩步都能看到一個中國品牌。
據2022年的金融報告,去年有多達500家中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了分行!各類中國品牌在新加坡遍地開花,來盤點一下有哪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吧:
餐飲業
「火鍋一哥」海底撈俘獲本地人的味蕾,一眾火鍋品牌紛紛漂洋過海。有小龍坎、大龍燚、小尾羊、小肥羊、辣姜山、香天下、譚魚頭、錦里時尚火鍋、湊湊、呷哺呷哺。
新加坡人對中餐的喜愛程度越來越高,許多地方美食也開得紅紅火火。湘菜川菜有農耕記、江湖冒菜、寬寬干鍋、思味;雲南菜雲海餚;蘭州拉麵舌尖尖、西部馬華;淮揚菜有嬿青、江蘇酒家。
烤魚也是新加坡流行的一波美食浪潮,大受歡迎的中國品牌有探魚、太二、姚姚酸菜魚、江邊城外。
本地人非常愛吃麻辣香鍋,中國的麻辣燙品牌打開了另一道自選菜品的美味大門。有張亮、楊國福,每家中午都座無虛席。
飲料店有蜜雪冰城、喜茶、瑞幸、霸王茶姬、琉璃鯨。本地的奶茶店更是台灣品牌的天下,有Koi、吃茶三千、老虎堂、幸福堂、迷客夏、貢茶。
時尚業
中國時尚品牌也在新加坡得到認可,鞋店有多走路、安踏、熱風。
服飾更是不輸歐美連鎖品牌,有以純、Urban Revivo、海瀾之家、內外。
零售業
中國時尚設計零售業在新加坡,也是蒸蒸日上,大受歡迎。有名創優品Miniso、The green party,娛樂零售有泡泡瑪特Popmart。
家電業
走進COURTS或BEST等家電賣場,也能找到中國家電品牌,有海爾、格力、美的。
科技類
中國科技巨頭也在新加坡有一席之地,大家熟知的華為、小米、Vivo、OPPO、Oneplus都在這裡有旗艦店。
科技公司還有游族網絡、商湯科技、依圖科技、澎思科技、同盾科技、遠景集團等等。
汽車業
新加坡大力推動環保電動車的使用,中國品牌電動車也紛紛進軍。比亞迪已進入新加坡市場10年,成功將計程車、巴士、卡車及物流車等新能源汽車帶進本地。
中國企業
最新研究顯示,新加坡成為全球最吸引中國對外投資的目的地。作為進軍區域市場的理想落腳點,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來到這裡設立區域總部。有騰訊、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攜程、愛奇藝、米哈游.....
其中更有代表性的大企業有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石油。
對於中國大陸投資者新加坡吸引力全球第一
區區500多萬人口的島國,要資源沒資源,要市場沒市場,何德何能,竟然成為最吸引中國投資之目的地?要相信資本的眼光。投資者不會拿真金白銀開玩笑。
經濟學人智庫(EIU)最新發布的「2023年中國大陸對外投資指數報告」顯示,在該報告涵蓋的80個國家和地區當中,對中國大陸投資者而言,新加坡最具吸引力,可謂遙遙領先。
比較2013年至2023年的十年間,可以發現很明顯的特點和變化。
對於中國大陸投資者來說,新加坡最具吸引力有幾個因素。
首先,新加坡具有全球商業中心的地位;其次,新加坡與中國大陸文化相通;再次,在中國大陸與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當中,新加坡保持中立。
對中國大陸投資者來說,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意味著在新加坡的運營風險較低,比較不會遇到在其他國家所常見限制;另,新加坡可以作為中國大陸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的總部;同時,新加坡具備一定的科技研發能力,對創新企業具有吸引力。
多年來,新加坡是中國大陸的最大外資來源國,這個記錄已經維持了九年。截至2022年,新加坡在華累計投資額723億美元。可見中國大陸對新加坡投資者的吸引力。
同時,中國是新加坡的第一大貨物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第三大服務貿易國。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連續九年成為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
新加坡已成為中資企業「走出去」開展貿易投資合作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國對新投資重點聚集在貿易、石油、航運以及電力等行業。去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持續增長,在主要投向國中新加坡位居第一位。
據中資企業(新加坡)協會網站介紹,中資企業(新加坡)協會的規模不斷壯大,會員數量從創立時的11家擴大到目前的700多家,涵蓋金融、海運、空運、貿易、能源、建築、科技、鋼鐵、法律會計、新聞媒體、旅遊餐飲、房地產、教育諮詢、駐新代表處等多個不同行業。
其中,大型國有企業近70%。會員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積極發展,壯大自身實力,為中新兩國的經貿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新加坡是中國大陸最大外資來源國,而反過來新加坡是對中國投資者最具備吸引力的。
兩國經濟可謂高度融合,兩國企業家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今年四月,新加坡與中國把雙邊關係升級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並且實質性完成新中自由貿易協定升級後續談,今天這個新聞就是最好的印證。
(李顯龍總理訪問廣州新僑學校,圖源:臉書)
綜合考慮,對中國投資者來說,新加坡是高商機、低風險的投資目的地。
同時,新加坡作為亞洲最重要的自由貿易港口之一,有強大的國際貿易優勢。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這裡的投資環境健全健康,能夠方便地進行國際投融資操作,中國企業可以從國際資本市場集資,享有國際知名度,獲益匪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為了吸引公司註冊,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區域總部計劃(RHQ)、國際總部計劃(IHQ)、全球貿易商計劃(GTP)等,註冊公司可享受低稅率的優惠。
而且,新加坡與包括中國在內的50多個國家簽訂了豁免雙重徵稅協定。
正是這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才能在新加坡可以輕易地享受到許多中國的消費品和服務,也讓新加坡稱為很多企業出海的首選地。
ZY丨編輯
HQ丨編審
網絡丨來源
網絡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