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房地产是资产与投资的手段,但余熙明认为,有关房地产规划、法律政策等相关方面,也不应被忽视。
“房地产是一门融合多个领域的学科,你需要运用经济学、金融学、法律、规划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去了解它,实际上非常复杂。”余熙明说。
房地产学士和硕士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学科。他们可以学到房地产金融、经济、城市规划、土地法和政策多方面知识——无论他们以后从事住房政策制定、房产估值、资产管理,还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工作,这些知识和技能都能够为他们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房地产博士项目旨在培养对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其他房地产相关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的学者。这些课程项目将不断培养出行业高层管理者,他们会通过高层讲座或是指导后辈做出贡献。
作为资深地产专家,余熙明也亲历了新加坡的城市巨变。南洋小岛从寂寂无名的港口城市跃升为东南亚乃至全球的重要经济中心,这一切都离不开房地产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
2016年,余熙明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两位房地产资深教授——薛义华、程天富合著了《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变革与创新》(Singapore’s Real Estate: 50 Years of Transformation)一书。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新加坡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完整展现了新加坡房地产从 50 年前单一住宅开发,到今天居住、商用、产业等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运营、投融资等演变,以及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互动与合作。
中文版:《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变革与创新》
英文版:Singapore’s Real Estate: 50 Years of Transformation
苦难的价值
时间回到1960年代初的新加坡。
晨光中,六岁的余熙明在爷爷的监督下练习中文书法,随后还要学习中国象棋和打字。
这是他每天早上的例行功课。余熙明的爷爷曾是印度尼西亚一名小学校长,他希望孙子能学习一些打字之类的实用技能,并锻炼思维。
这些日常训练造就了今天的他。余熙明认为那段时光教会了自己自律和坚持不懈的意义。
在过去40年的学术生涯中,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给余熙明,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
回忆自己童年的那段艰辛,余熙明说:“我深知金钱来之不易,母亲会拿出2毛钱奖励我买零食,这可是一笔大数目。”在那个年代,一毛钱就能买一盘炒稞条了。
他上小学时候,父亲下岗,母亲靠挨家挨户售卖纺织品维持全家的生计。作为家里的长子,余熙明要经常陪着母亲一起卖货。
“回头来看,苦难会塑造你的韧性、忍耐力和适应能力。”他回忆道。
在科伦坡计划(Colombo Plan)的支持下,余熙明于1974年前往奥克兰大学攻读城镇估价课程。
在新西兰,他学到了如何结合实地、法律和经济因素去评估一个地方的价值。随后,他对房地产领域的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为此放弃了公共服务的职业,转而进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一名教师。
“教书就是我的天职。”余熙明说。余教授的父母和爷爷都是老师,这对他影响深远。
几年后,他赴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并被授予博士学位。
服务社会
1990年前后,新加坡开始采用市镇理事会制度,市镇理事会负责管理和维护公共住房,余熙明受邀成为了房地产领域的咨询专家。
余熙明在西海岸市镇理事会任职30余年,至今仍在这一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1997年至2007年,余熙明担任西海岸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主席,开展了很多基层建设工作。在新加坡各地的社区俱乐部,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并组织各种项目,让居民能够聚集一堂。
2002年,他凭借出色的基层工作荣获公共服务奖章。
2015年,余熙明(中)在庆祝新加坡国庆50周年的社区活动中
“参与社区和公共服务能够让你看到社会的不同面,从而更好地了解人民面临的困难。正因如此,住房问题十分重要。”余熙明表示。
他认为,公共住房项目能否成功实施,关键在于民众是否买得起、住房能否得到妥善管理和维护。
这些都是他在学位课程以及高管教育项目中所教授的内容。除此之外,他还撰写研讨会论文,承担住房项目顾问工作。
余熙明曾在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任职6年,并参与了新加坡房地产代理理事会(监管当地房产代理和中介的政府机构)的筹建。
为表彰他的贡献,新加坡政府在2015年和2016年授予了他“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卓越勋章”,并于2017年授予他“公共服务之星奖章”。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