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电视剧如何成为第一个在中国黄金时段播出的外国剧集?

2023-11-25     缘分     10952

狮城蓝海洋

美国与韩国两名学者多年前发表了红蓝海洋的学术硏究,受到政界人士的认同肯定,新加坡政府在不同部门安排了长期的工作坊和讲座论坛进行推广,我也是众多受惠者之一。

红蓝海洋核心价值是鼓励所有行业不要挤在已经过度发展,称为红海洋的类别里,不惜削价割颈式去竞争谋取蝇头薄利。进取的思维应该是在创意上设法突围而出,找寻还未开发的处女森林,也就是蓝海洋,道理知易难行,个中学问绝不简单。

1981年,我离开了竞争炽热的香港电视红海洋,走进了处于蓝海洋状况的新加坡电视圈,一晃眼30多年,旅程精采多变,有时风平浪静风光明媚,也有惊涛骇浪,乌云密布的时候,回头一看,总觉得不枉此行。

蓝海洋之旅能够成行,应该感谢新加坡政府洞悉软实力对国民凝聚力的必要性,早在韩国影视韩风还在未成形之前,已经看到当时香港影视文化的发达,全球华人都在追看。70年代后期,新加坡电视频道播出港剧节目,街道上水静河飞,连非华族也赶紧回家收看,政府领导人深明长远之计,新加坡需要属于本土的高质素电视娱乐节目。

新加坡电视剧如何成为第一个在中国黄金时段播出的外国剧集?

右起:蔡和平、当年的综艺节目编导陈盛安和摄影棚技术导播陈秉智(John Tan)。

1979年,政府高层低调在香港各电视公司进行取经拜访,深入详细地了解娱乐电视节目如何运营,如何创作,如何制作,交出国民认收性高的电视内容。时不我予,唯一的破局是从香港大规模挖角,组成一条龙式的制作团队,配合新加坡民风,原创狮城故事,同时培训当地工作人员,可以长远延续统一专业模式。缜密务实方案呈交后,迅速获得最高领导拍板,实行了世界上首次的大规模影视技术转移的创举,写下了史无前例的一章。大胆务实,实在是先知先觉的国策。

实际上,香港在60年代末电视内容素质提升,来自新加坡的电视精英蔡和平先生功不可没,在港创造了长寿综艺节目《欢乐今宵》,培育出无数台前幕后的专业人士,早期抵达新加坡效力的导演李志中和本人都是蔡先生第一代第二代的门生。后来新加坡邵逸夫爵士全面发展香港电视行业生态,与充满活力的丽的呼声,各自制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电视剧,红遍全球华人社会,新港双城记历久以来的相辅相成,互利互惠,十分有意思。

1981年开始,一共150多位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从监制、导演、编剧、摄影、收音、剪接、武术指导、化妆特技设计等关键岗位人员陆续抵达狮城,开始人生新一段难能可贵的蓝海洋旅程。

磨合真人骚

虽然新港两地文化差异不大,但在意识形态上倒是不容易马上融合无阻,遑论在创作媒体内容上,既主观又渗入个人风格,百多名的香港影视雇佣兵在新环境所面对的考验,甚具挑战性,幕后人员在家居事情安顿下来后,马不停蹄,加快深入了解狮城的民风民情,开始创作属于新加坡的故事,务求人物情节贴地,综艺节目也加入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话题,与观众打成一片,尽量避免完全从香港搬来同一套的内容和情怀,失去了建立新加坡自身文化感情品牌的初心。

整个磨合的过程本身,衍生了无数的生活故事,两地工作人员合作关系中,既有误会、有谅解有共识,也有异地爱情开花,甜酸苦辣的情感,天天都在发生。如果当时能够以真人秀方式拍下全程,肯定是全球媒体注目的实况剧场,甚至是可以用作学术研究的素材,保证是文化技术转移珍贵的硏究纪录。

80年代期间,新加坡政府为了国家未来发展,推行了双语教育,为了增加不同方言华族的沟通和凝聚力,全面推行华语运动,我这名在日常应用华语近零的香港仔也因此受惠不浅。新加坡电视剧在这方面也全力配合国策,但当时能够以标准华语演戏的艺人不多。穷则变、变则通的灵活处理下,新加坡为了解决这个当前难题,又再推出创举,成立了独一无二的配音组,由邵氏电影公司转战新加坡电视的毛威先生和王玫姐联合新加坡电视台高层李明芬小姐,领导新港两地专业的配音员为电视剧配上标准华语,既解决了演员语音的问题,也让新加坡自制的剧集,后来能顺利外销,进入大中华市场,也成为第一个外国剧集在中国电视平台黄金时段播出,并且大受欢迎,是新加坡软实力外销的成功例子。

当时这个跨界合作创造新加坡电视节目品牌的总指挥郑东发先生,魄力惊人, 在短短10年内,从每星期一小时戏剧、一小时综艺,迅速几何级的增加产量,几年内发展至一星期10小时戏剧、7小时综艺,同时成功培训本土人材作全面技术转移。这个软实力的工程,成就惊人,不单华文节目受惠,还进一歨跨越到其他民族节目里,作了另一次的技术转移。

资料内容搜集和撰稿当时扮演了连贯四大民族电视内容跨界制作的桥梁。1979 年新加坡官方团队在香港视察取经时,发现香港电视台人事架构上有一个全球独有的部门—— 资料搜集撰稿,横跨所有不同类型语言的制作,负责提供不同种类节目的内容素材,进而提高节目真实性和共鸣度,十分有借镜参考价值。

资料搜集撰稿部门在新加坡80年代成立,部门培训华语、英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四大语文的资料撰稿员,负责向导演提供各种和社会有关的素材,作为故事性和资讯节目的内容依据,借此增加真实感;还有拍摄场地的资料提供,成为全方位内容的后勤部队。也让我有机会通过统筹这个部门,更深入了解四大民族的文化,体验了多元种族的情怀,整个架构为不同族类节目内容服务延续至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