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7小时前     静姝     4313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杰出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长讲席教授陈晓东教授,于 2025 年 5 月 20 日荣获英国皇家学会授予院士头衔(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他在 “软材料电子学” 领域突破性贡献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 NTU 在科研创新与社会价值转化上的又一里程碑。

深耕软材料领域:以 “柔性” 创造无限可能

喜讯!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陈晓东 来源:ntu

作为 “软材料电子学” 的全球领军者,陈教授秉持“柔中蕴含刚”的理念。他开创性地将柔性材料与电子器件结合,打造出可弯曲、可拉伸的 “变形金刚级” 设备。

柔性电极:重塑医疗与农业未来

陈教授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创新是受蜘蛛丝启发的水响应电极,它能像 “生物绷带” 般贴合人体组织与器官,实现电信号精准传递,为神经修复、伤口愈合提供全新方案。

而附着于捕蝇草表面的植物通信电极,更让人类首次 “听懂植物语言”,未来可通过监测作物 “ distress 信号” 提前预警病害,助力智慧农业。

万能 “电子乐高”:BIND 界面技术

陈教授还被公认为是双相纳米分散界面(BIND)的发明者,该界面可作为通用连接器,让可拉伸设备的模块组装如乐高积木般简单快速,为柔性电子器件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跨学科创新:从实验室到生活的 “硬科技” 落地

喜讯!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陈晓东团队 来源:网络

陈教授的科研从不局限于论文,更聚焦 “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

指尖上的 “皮肤检测仪”:HapSense 传感器

陈教授与跨国消费品公司宝洁、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合作开发的HapSense,是新加坡首个可准确量化皮肤纹理的可穿戴传感器。

该设备形似戒指戴于指尖,通过智能手表模块实时捕捉皮肤摩擦与压力数据,让消费者在家即可客观评估护肤品效果,终结 “凭感觉选产品” 的时代。

会 “闻” 新鲜度的电子 “鼻子”

陈教授还发明了一种电子“鼻子”,通过模拟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结合 AI 算法打造的肉类新鲜度检测仪。

通过条形码变色反应与手机 APP 分析,对鸡肉、鱼肉、牛肉的新鲜度预测准确率达 98.5%,目前正与本地农业企业合作拓展至更多易腐食品。

荣誉加身:科研初心不改,笃行 “科技惠民”

喜讯!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陈晓东团队 来源:网络

陈教授的学术成就早已享誉全球:他是德国国家科学院(Leopoldina)、新加坡国家科学院、新加坡工程院、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等多家顶尖机构院士。

陈教授两度摘得 “Falling Walls 年度突破奖”,目前担任纳米领域顶刊《ACS Nano》的主编。

他始终强调:“这份荣誉属于我的团队、NTU 和新加坡。科研的终极意义,是让发现转化为真正惠及人类的解决方案。”

从柔性电子到植物通信,从皮肤检测到食品保鲜,陈教授用 “柔性科技” 书写着跨学科创新的无限可能。

NTU 为拥有这样兼具科研深度与社会情怀的学者而自豪,期待他带领团队继续突破边界,让科学的温度触达更多角落!

喜讯!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