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安祥山 一览战前老店屋、五脚基骑楼、花窗花砖,感受百年风情古韵

2021-11-27     缘分     50303

漫步安祥山 一览战前老店屋、五脚基骑楼、花窗花砖,感受百年风情古韵

由安祥山(路)、安祥路、厄士金路和客纳街四条街组成的安祥山,与繁华的牛车水和中央商业区仅一街之隔。区内遍布战前老店屋,拥有五脚基骑楼、花窗和花砖等特色;这些百年老店屋如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古老会馆、俱乐部,也有时尚餐饮或精品酒馆、小旅店,漫步其中,百年风情古韵,冉冉而生。

漫步安祥山 一览战前老店屋、五脚基骑楼、花窗花砖,感受百年风情古韵

从桥南路转进安祥山,虽不见山,却能感到有明显的上坡和下坡。

从桥南路转进安祥山(Ann Siang Hill),虽不见山,却见平缓的上坡路是鳞次栉比的三层楼店屋,只有走进这里的街道,才会感到有明显的上坡和下坡。在与客纳街(Club Street)交接的三叉坡上,欧式的街灯与红砖坡道,还有那栋漆成灰蓝白窗框的楼屋,恍惚间像是走在澳门的历史老城区。疫情前,每当华灯初上,这里仿佛从慵懒的午后苏醒,幽暗的灯火渐渐亮起,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和轻柔乐曲隐约传来,如果说香港有兰桂坊,新加坡就有安祥山。

安祥山人文轶事掀旧情

安祥山由安祥山(路)、安祥路(Ann Siang Road)、厄士金路(Erskine Road)和客纳街四条街组成,与繁华的牛车水和中央商业区仅一街之隔。安祥山最早名称是仁美山(Gemmill Hill),如今依然保留路名仁美巷(Gemmill Lane),是个遍布丁香园和肉蔻园的山丘,后改称厄士金山(Erskine Hill),在18世纪时与史各士山(Scotts Hill)和华利山(Wallich Hill)被列为直落亚逸山脊。 1848年,祖籍福建海沧石塘,出生于马六甲殷商家庭的谢安祥(Chia Ann Siang,1832-1892)16岁,因受聘于英国Boustead & Company当“财副”(洋行文员)而迁居石叻坡,负责香料、椰子、烟草、锡、茶叶与丝绸等出入口贸易,八年后升任仓库管理,任职长达42年。1863年,他与朋友成立公司经营进出口生意,退休前已是有钱的富商和地主。

谢安祥买下厄士金山后,由于地点靠近新加坡河口,是进出口物品的运输要道,因此很快吸引其他富商前来买房子居住,周围的地皮也发展成商会、会馆、俱乐部聚集地,成为南来移民的落脚处,宗祠、庙宇、学堂等相继成立,成为移民互助与联系的中心,平日唱歌跳舞搓麻将,逢年过节舞狮舞龙、戏台表演,热闹非常,厄士金山因此改名安祥山,反映了住山上有钱人的生活实况。

百多年后,史各士山和华利山已从地平线上消失,只有“安祥山”的名字保留下来,往日的规模也隐约可见,在幽静的午后用悠闲的脚步,细细品味一景一物,当年的人文轶事翩然而至,有几处是安祥山珍贵的历史,也是安祥山的灵魂和魅力所在。

翠兰岗与养正学校

漫步安祥山 一览战前老店屋、五脚基骑楼、花窗花砖,感受百年风情古韵

养正学校旧址大门的四级石阶,如今是历史遗迹。

毗邻安祥山的史各士山,是现在的客纳街,早期也是被同样来自马六甲的富商陈桂兰买下,将山上的豪宅作为翠兰俱乐部。传说这里过去是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有个名字叫“翠兰”的姑娘因抄捷径而被歹徒盯上,她为了保贞洁而顽抗,惨遭杀害,当地人便在山丘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翠兰亭。

1906年陈桂兰将产业出售,卖给来自槟城的富商邱汉阳。隔年英殖民地政府展开直落亚逸填海计划,华利山与安祥山脚下的一处广东华人墓地,被铲平用来填造老巴刹一带的陆地。邱汉阳同时兴建新豪宅,取名“翠兰岗”。翠兰岗在当时是市区最高与最豪华的建筑,站在岗上的八角形高塔可将市区景象一览无遗,它的拱门建筑又被当地人称为“大门内”。

1917年邱汉阳车祸去世,后人将翠兰岗脱售给在柏路的养正学校,养正学校从1918年迁入,直到1988年搬到实龙岗后,原址改建“翠玉园”公寓,只保留了大门的四级石阶,成为历史遗迹。饮誉世界乐坛的中国音乐家、《黄河大合唱》作曲人冼星海,幼年随母来南洋,便是在养正接受启蒙教育和发掘音乐天赋,直到13岁被挑选为高材生回广州接受专业音乐教育,进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

吾庐壁画上的先驱人物

漫步安祥山 一览战前老店屋、五脚基骑楼、花窗花砖,感受百年风情古韵

客纳街尽头的吾庐外墙是王景生的壁画。

和养正学校原址相对的是“吾庐”。这是清政府成立的新加坡华人团体,原称“古寄乐”,后来才改名吾庐俱乐部,意取东晋陶渊明的“吾爱吾庐”。

吾庐的业主也是邱汉阳,他的后人以9800元把吾庐卖给会员谢荣西等人。当时华侨富商如陈六使、李光前、林文庆、陈延谦、郑古悦、薛中华、高德根等先驱人物,经常在吾庐聚会联络感情,出钱办校建会馆,也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南洋同盟会,捐钱筹款支援中国;日军入侵时,吾庐成为皇军向本地华人索取奉纳金的办事处。

战后百业待兴,吾庐致力于商界联谊与文化教育,也不忘推动体育活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理事吴再兴亲自筹备多场篮球比赛,连续出征外地,使本地球队曾经雄踞亚洲篮坛,许多国际球队都慕名来新切磋球艺,吴再兴因此获得“新加坡篮球先生”的绰号,并相继担任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篮球总会主席。如今吾庐的铁窗花以优美的打篮球图案为这段历史留下见证。

在90年代,吾庐曾因为管理不当而沦为“非法住客”聚居处,甚至变成堆积杂物的仓库,2009年还被曝出俱乐部收藏的徐悲鸿名画《立马图》,被贱价出售而下落不明。2016年吾庐整顿翻新后,保留百年建筑原有的风貌,内部更是装修得书香气十足,还获得当年市区重建局颁发的旧建筑修复工程奖。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