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不自在。”
一旦住家附近出现自己不喜欢的项目,就千方百计地反对,甚至联署请愿,恐怕只会助长新加坡人的“邻避”(Not In My Backyard,简称NIMBY)心态。
即使不建骨灰安置所还会有骨灰撒土园
在万礼建造多一座骨灰安置所的计划,目前尚未有定案。
环境局还须展开环境影响评估调查,研究这项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水质监测、噪音和空气素质,以及对动植物生态的影响。
评估调查预计最迟在2025年结束。
拟建骨灰安置所的地段,位于万礼道和三巴旺路的交界处。(联合早报)
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骨灰安置所和治丧设施等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有殡葬业者告诉《今日报》,目前有八成家属选择把逝者的骨灰放在骨灰安置所,其余的则选择海葬或骨灰撒土。
新加坡第二座骨灰撒土设施“万礼静心园”预计2025年启用,希望届时周边居民不会再有任何异议。
在土地稀缺的新加坡,活人也得逐渐习惯与逝者“共享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