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疫情帶來無盡副作用,社交受阻、睡眠障礙、數碼成癮

2021-10-21

2019冠狀病毒疫情除了奪走世界各地千萬條性命,還同時加速現代生活數碼化的步伐。

在新加坡,這不僅導致人們加倍依賴數碼設備甚至成癮,也引發社交能力受阻、睡眠障礙和眼疾等問題。

在剛過的星期一(4日)晚上,Facebook旗下的社交平台,包括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出現故障,服務中斷近六小時才逐漸恢復。不少網友對此發出哀嚎,以為是自己手機或電腦發生故障,但對一些人來說,這反而是好消息。

(圖:來源自網絡)

服務中斷讓23歲的Xiu Ting能夠在午夜12點前睡覺。對於突發的服務中短,Xiu Ting說:「說實話,我感到挺開心的。」

平時睡前的她都會花上至少一個半小時來刷手機,而長時間看螢幕的情況也因為疫情而變得更糟糕,就連在午餐時間Xiu Ting也會收到同事的簡訊。

「我在辦公室工作的時候肯定沒這麼做,因為大家都會一起吃午飯,所以他們怎麼能給你傳簡訊?」

下班後,她會和在外地的男友進行視頻交談,入夜時則會觀賞網絡影集來放鬆心情。「我覺得自己醒著的時候,就一直在使用手機。」

(圖:來源自網絡)

即使在冠病自去年初暴發之前,新加坡各年齡層人士因花在螢幕上的時間更長而面對的不良後果已不斷加劇。

中學教師Peter表示,他的7歲兒子和10歲女兒由於居家學習、戶外互動減少,使用電腦和手機的時間明顯增加,從疫情前的每天一小時變成現在的七小時。

Peter試圖限制孩子看螢幕時間,但沒成功。「當我告訴兒子『你看iPad那麼久』,他會告訴我『你也是』,這也沒錯。」

心理醫生林汶龍指出,與疫情前相比,他發現近幾個月來因為睡眠、壓力激增以及無法專心工作等問題的病患增加了10%,部分原因是使用螢幕的時間過長。

在運輸公司上班的Cassie也因為在家辦公導致壓力和焦慮情緒惡化,還導致胃酸倒流等生理症狀。令她更焦慮的是,網上談話經常會給人一種嚴厲而又「不苟言笑」的感覺,因為很難讀懂同事們的語氣。

長時間盯著螢幕看不僅會讓我們過度依賴這些電子設施,也會降低我們的社交能力、打亂我們的睡眠,影響日常生活,眼睛也會感到疲勞。

(圖:來源自網絡)

專家分享了一些方法來管理觀看螢幕時間:

養成好習慣

午休時或下班後,不帶手機,到外步行10分鐘。

開始一些活動遊戲像是拼圖或編織。

與人接觸

面對面互動交流

鼓勵一對一會面。小孩也如此。

更好照顧眼睛

採用20-20-20規則。每隔20分鐘,休息20秒,看20英尺(約6米)遠的事物。

對此!

各位看官怎麼看?期待您在評論區內留下箴言!

本文素材,觀點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您認為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和修正。


相关文章

  •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 雙向奔赴!中國外交部表態:願攜手新加坡新一屆政府深化務實合作!且看新中關係35年"進化史"
  • 贏下惹蘭加由只是第一步 黃志明看來惹蘭了還得加油
  • 大選各區數據透露的信號:選民要的不是「這種反對黨」 給你好看
  • 新加坡2025年大選有哪些動向值得注意?【新加坡百問百答95】
  • 比爾蓋茨在新加坡找房!臉書聯合創始人也入籍新加坡,還有他們...
  • 中國香港VS新加坡,你的錢應該放哪裡?這3大誤區你一定要了解
  •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 比爾·蓋茨啟動"世紀慈善計劃":20年內捐出99%財富(1080億美元),基金會2045年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