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民又要崩潰!新加坡檢討菸草稅率、有議員提出終身禁菸!

2022-01-14

萬事通說

新加坡再次檢討菸草稅率、還有議員提議永久禁菸?

新加坡幾乎是全世界「禁菸」最嚴格的國家之一了。

不管是在巴士地鐵上,

還是在馬路邊,

又或是公園旁,

還是在烏節路,

你都能看到「禁止吸菸」的標誌。

總之一句話, 在新加坡,只要是頭上有「棚」的地方就絕對不可以吸菸,頭上沒「棚」的地方也不代表可以吸菸。

如果你違反了以上規定,就可能被罰$300新,如果在規定時間內不交罰款,還可能會被控上法庭哦!

總而言之,這些嚴格的禁菸條例真是分分鐘要把坡島的菸民逼瘋!

然而最近,國會在探討是否應該再提菸草稅,還有議員提議新加坡應該學習紐西蘭終生禁菸?!

提高菸草價格能降低菸民人數

新加坡國會檢討菸草稅

新加坡幾乎每年都會出台不同的禁菸政策,而坡島的菸民也幾乎每年都會崩潰一次。這不,政府今年又開始討論是否應該再漲一波菸草稅了......

作為最有效的菸草管控措施,提高菸草稅能有效降低本地的吸菸率。

1月11日,衛生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在國會上指出: 新加坡的菸草價格每上漲10%,總體菸草消費量都會下降約3%-5%,同時年輕菸民和新菸民的人數也會減少3%-5%。

上一次菸草稅調漲是在2018年,每包香菸的菸草稅都提高了10%,也就是$1-$1.5新幣左右。漲價後,平均一包香菸差不多要$12-$14新,怪不得有人調侃說,在新加坡買煙,每包都是「中華」!

隨著通貨膨脹和居民收入的增加,稅收負擔隨時間推移逐漸減輕,衛生部將繼續與財政部合作檢討是否應該進一步提高菸草稅率。

許寶琨醫生還說,儘管政府沒有過去兩年戒菸率的數據,不過新加坡一系列菸草管控措施是有效的,本地吸菸率從2017年的11.8%逐步降至2020年的10.1%。

紐西蘭出台禁菸新草案

有議員提議應該學習

對於「煙」同樣深痛欲絕的,還有紐西蘭。他們上個月出台了禁菸新草案:即擬議逐漸提高買煙的合法年齡,到2027年,年滿14歲及以下人士將終身禁止買煙。這種如「溫水煮青蛙」般的新法案,可以逐漸擴大終身禁菸的人口比例。

不過,許寶琨醫生認為,兩國國情不同,因此還有許多因素需要再細細考量,比如:

1. 與很多國家不同,本地年輕人一般不吸菸

2. 本地年輕人喜歡吸食對人體有害的電子菸,可紐西蘭政府卻提倡將電子菸作為菸草的替代品

3. 執法有難度,因為很難約束年長者向年輕人提供菸草產品。

為了鼓勵更多年輕人戒掉電子菸,衛生部將與保健促進局試行一項新的戒菸計劃,向符合條件的個人提供有津貼的尼古丁替代療法,並在公共醫療機構提供諮詢服務。

雖然政府沒有公布新加坡菸草稅總稅收的最新數據。但根據財政部2008年的數據,新加坡菸草稅總稅收達到了近$8億新。在2018年菸草稅進一步提高後,民間有組織估計,新加坡每年的菸草稅總稅收最少有$10億新!

如果真的實行全面禁菸,就意味著新加坡每年減少了最少$10億新幣的稅收,所以萬事通覺得,這項提議最後不太可能被實施。

早前曾有議員提議

禁止在家中窗戶旁吸菸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新加坡議員討論禁菸的問題了。

2021年9月,就有議員在國會上提議:希望政府立法,禁止人們在自家陽台和窗戶附近吸菸。因為這會迫使樓上、樓下的住戶吸入二手菸。

不過永續發展與環境部表示, 這在執法上會有難度,如果無法有效執法,那就起不到威懾的作用。

針對這項提議,本地菸民幾乎都炸了鍋。他們認為, 只要是在自己的家裡,想在哪裡抽菸都是他們的自由,政府無權干涉。

還有的菸民詢問, 如果新政策出台,那這個「附近」應該規定一個多大的範圍出來呢?是1米、3米、還是5米內不能抽菸? 他家比較小,如果規定窗戶旁方圓5米都不能抽菸,是不是就代表他在家裡都不能抽菸了?

雖然因為執法困難,最後這項政策並未出台,然而在陽台上吸菸,然後將菸頭、菸灰掉落在窗外、走道、停車場等公共區域還是違法的哦!

通心粉們對於新加坡政府檢討菸草稅有什麼想法嘛?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留言交流~

- The End -

熱乾貨:全面的留學移民政策

冷知識:有趣的奇葩百態獅城

新鮮事:及時的坡島熱門新聞

#今日匯率

1 新元 = 4.7284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2114 新幣

(*截稿前更新)


相关文章

  • 蟑螂+細菌超標2000倍!位元組跳動員工集體食物中毒,雲海餚認罪!
  • 微軟再裁員9000人!全球4%員工受影響,新加坡員工是否受波及?
  • 警方提醒公眾警惕冒充加密貨幣平台詐騙 已接至少31起報案
  • 國家發展部:調高私宅賣方印花稅 鎖定期延長到四年
  • 梁振偉:首要任務之一是讓青年有信心追求多元理想抱負
  • SMRT:武吉班讓輕軌系統故障 或同電力監控與數據採集系統有關
  • 外國人非法載客送餐問題嚴重 楊涴淩:收到越來越多相關反饋
  • 即使中國品牌比比皆是 來到新加坡請記得這裡「物是人非」
  • 張耀棟開煮炒攤 盼多陪伴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