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奶奶因為會車衣服,在二戰時當過日軍車衣工,後來還做起小生意。
「我們家很窮,買鹽都沒有錢。我媽媽有一個好朋友,看到我媽媽有兒有女,她沒有孩子,就叫我媽媽把我送給她養,這個朋友當時已經下南洋,她的先生開了一家雜貨店,所以不怕養不起我。」
陳奶奶,1927年出生,在四歲的時候隨著一個親戚飄洋過海下南洋,送到養母家裡。
在她來新加坡那年,有個丫鬟被虐待死,因此當時的政府就對從中國或外地到本地的小女孩特別關注。從外地來的女孩子每個月要到移民廳報道,以確保女孩子的安全,沒有被虐待。
陳奶奶年輕時喜歡參加競走,還得過獎盃。(照片受訪者提供)
二戰時,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到了日軍的工廠車海軍軍裝。這個「 工廠」位於牛車水一帶的「單邊街」,也就是今天的畢麒麟街上段。
曾經在工商小學念過一年級,大約念了一年半後,養母發現她太聰明就不再讓她繼續念書了。不過熱愛學習的她,會想盡辦法把找得到的報紙收集起來,請別人教她,一點一點認字。
如今兒孫滿堂的陳奶奶在這期的《958印象古早》里,回憶童年抵達新加坡時的情形還有日據時期的工作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