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新加坡再也無法回到疫情前

2022-01-18

持續了兩年的疫情,在新加坡仍未有消退的跡象。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加坡已經開始逐漸進入後疫情時代。

街上回流的人潮,圖源:PAP

後疫情時代下,很多人期待著經濟緩慢復甦,生活恢復往日的寧靜,不用再受疫情影響。

但最近,新加坡多名專家推測,認為所有人應該積極適應新常態及變化。

他們認為,新加坡已經永遠不可能回到疫情前的那種生活了。

來源:海峽時報

而這也和不少民眾的想法背道而馳。

在今年1月6日到10日間,《海峽時報》和一間研究公司聯手進行了一項在線調查中,只有28%的受訪者認同這一點。

當然,大部分受訪者對今年之內就能恢復疫情前的生活表示不太相信。有32%受訪者認為還需要一年,也就是2023年一切才會恢復正常。

31%的受訪者在則認為還要更久時間,也就是2023年後。只有9%的人認為,2022年新加坡會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

圖源:海峽時報

另外,值得令人關注的是,有52%的人,或多或少地認為,新加坡會在2021年回到疫情前的樣子。

然而現實我們都知道了,2021年,新加坡經歷了德爾塔入侵、社區病例暴增,以及年末奧密克戎帶來的威脅。

在這期間,新加坡防疫措施一直鬆鬆緊緊,遲遲未能如政府的願,與新冠「和平共存」。

圖源:海峽時報

步入2022年,新加坡疫情依舊態勢不明朗。

新加坡官員和專家們,曾預警新加坡或許會在不久後,日增病例達到10000-15000例。

而現實似乎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昨天,新增病例中,又有675起為本土奧密克戎病例。

或是正是因為持續不斷的間歇性爆發疫情,又或是因為認為新冠病毒不可能被人類完全消滅,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Natasha Howard和Hannah Clapham助理教授都表示,生活不會完全恢復到大流行之前的樣子。

在這些專家眼裡,現在的新常態也不一定全是壞事。Howard教授就認為,靈活的遠程工作教育與醫療的規範化,讓殘疾人等有需要人士,得到了更多被照顧的機會。

圖源:Doctor World

雖然他們對疫情後的新加坡恢復往日生活表示不看好,但依然認為所有人可以期待在越來越少的限制措施下,恢復更多活動。

圖源:ARMO ASIA

當然,不是所有專家都這麼認為。新加坡國大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Dale Fisher則對人們恢復疫情前的生活表示信心滿滿。

在他看來,新加坡政府不可能一直強制人們戴口罩,也不會無限期地停辦所有大型活動。

而像是遠程醫療、虛擬會議和居家辦公等新常態則很可能被保留。這並不是因為疫情的因素,而是這些行為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並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源:法新社

不論如何,《海峽時報》採訪的幾位專家,都對新加坡迄今為止的防疫措施表示認同,認為政府採取了理性的做法,在經濟和防疫之間取得了平衡。

展望2022,與2020年年初相比,新加坡人對政府防疫依舊保持著相當程度的信任。

只有29%的受訪者,信心比兩年前經歷了下降,其他人則持平或更有信心。

圖源:海峽時報

雖然有接近40%的受訪者認為2021疫情比他們想像中嚴重,但大部分人還是支持新加坡應維持緩慢開放的策略。

63%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將保證新冠感染及死亡人數儘量最低作為第一考量,而不是重新開放。

圖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人民,依舊希望政府保持較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前提下,讓經濟逐步回升。這是很現實的期望。

或許在他們看來,經濟和防疫,不一定是完全的對立面。也或許是,他們再也不想重複過去兩年的生活。

因為疫情的影響,新加坡曾經歷了一輪大家未曾預料到的,一場長期的的變革,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

圖源:海峽時報

經濟上的數字冷冰冰,但是,切身經歷卻不會忘記。

居家辦公時,家長們需要經常性地照顧那些在家中休息的孩子們,沒有學校和老師幫他們分擔,讓很多家長手足無措。

圖源:gov.sg

因為防疫需要,學校里,不少孩子被迫和好朋友們「分隔天涯」。有時候,一周都說不上幾句話。

圖源:日經新聞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2人堂食限制,讓家庭聚餐變得困難重重,興致缺缺。

圖源:海峽時報

無數的企業和項目在疫情下停工。比如武吉坎貝拉小販中心與芬維爾小販中心和巴剎,紛紛延後到今年第二季度開業。而信佳小販中心則更是要到今年第三季度才能預計開業。

信佳小販中心原本預計在2020年竣工,圖源:8視界

更是有不少企業和商販雖苦苦支撐,卻仍舊被迫倒閉。

曾經熱熱鬧鬧的牛車水美食街已走入歷史,圖源:Eater

每到年底的旅遊旺季,因為奧密克戎在全球席捲的因素,又陷入了一片沉寂。

當然,去年9月開始實施的VTL計劃,給新加坡人出國游提供了其他選擇,但前景依然不夠明朗。

在《海峽時報》的調查中,只有不到30%的人,今年仍計劃出國度假。

圖源:海峽時報

或許正如專家所言,新加坡的生活永遠不可能恢復往昔。

但很多「新常態」,卻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只是,疫情下的我們異常脆弱,只能邊走邊看。

每個國家,都在盡力摸索,一條最適合本國和民眾的道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進入椰子社區

了解新加坡疫情最新消息

進入【新加坡獅城椰子公眾號】看看


相关文章

  • 新航機票大跳水降價!✈️往返機票包到完S$148起,歐洲、紐西蘭、美國都能飛,年底不出去玩都不行~
  • 新加坡職場幸福度調查報告:壓力與機遇並存
  • 搶到亂!新加坡近期超夯的毛絨玩具,三大品牌限時售賣,每個人瘋買🫢你集齊所有款式了嗎?
  •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 贏下惹蘭加由只是第一步 黃志明看來惹蘭了還得加油
  • 最後一公里配送大升級!新加坡擬強制新建築預留送貨區
  • 大選各區數據透露的信號:選民要的不是「這種反對黨」 給你好看
  •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 全球關稅戰影響下,新加坡一季度就業人數增長顯著放緩!就業市場新動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