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現搜尋引擎假熱線號碼新騙法,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2022-01-20

新加坡本地出現新詐騙手法,騙子在谷歌搜尋引擎投放廣告提供假熱線號碼,引導銀行用戶在搜索銀行聯繫時撥打假號碼,自去年12月起至少騙走15人超過49萬5000元。

圖片來源網絡

警方昨天(1月19日)發文告,提醒公眾提防新的詐騙手法。有詐騙團伙在谷歌搜尋引擎(Google Search)上投放廣告,在公眾上谷歌搜索銀行的聯繫號碼時,由騙子刊登的廣告會出現在搜索結果的首幾個選項,並提供受害者假的聯繫號碼。

當受害者撥打有關號碼後,騙子會假冒銀行人員與他們通話。騙子在了解受害者聯繫銀行的原因後,會找藉口說受害者的銀行戶頭、信用卡/借記卡或貸款金額出現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騙子會以解決銀行戶口或信用卡/借記卡的問題,或支付未償貸款為藉口,指示受害者暫時將資金轉移到由騙子提供的銀行戶頭

當受害者撥打真的銀行熱線查證騙子提供的銀行戶頭情況,或銀行主動聯繫他們核實高額匯款的原因時,才發現自己上當了。

警方提醒公眾,必須通過銀行官網上的電話號碼或由銀行分發的卡背面的電話號碼,來核實信息的真實性;不要轉帳到你不認識的人的戶頭、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個人資料或銀行資料及一次性密碼(OTP)。若懷疑交易有詐,應立即向銀行報告。

圖片來源網絡

網民呼籲管制簡訊服務 防釣魚騙局

為了避免更多人因陷入釣魚簡訊騙局而「破財」,網絡最近發起聯署活動,要求政府強制個人和公司使用發件人ID(Sender ID)的身份傳送簡訊之前,向當局註冊。

署名為Captain Sinkie的網民,上星期六(15日)在change.org發文指出,最近在本地發生的華僑銀行釣魚簡訊詐騙案,導致近500個人損失超過800萬美元,目前為止還沒有追回所有的錢。

他說,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黑客通過欺騙技術,利用發件人的ID傳送簡訊,讓用戶以為是真實的,讓簡訊看似來自「OCBC」(華僑銀行)。

(圖片來源網絡)

「更糟糕的是,我們的手機被設計成將這些假簡訊與華僑銀行的真實簡訊組合在一起,使這些假簡訊顯得真實。」

這名網民擔心,發件人ID的身份非常容易被濫用,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發送假簡訊。但他認為,本地要阻止更多類似詐騙案其實不難,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只需要求個人和公司註冊,方能使用發件人ID身份傳送簡訊。

他舉例,全球有51個國家已經落實這項規定,包括部分東南亞國家如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而美國和英國甚至禁止使用發件人ID,以防止釣魚詐騙案。截至昨天(19日)下午4點半,超過1950個網民已經響應這項聯署活動。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男幫妻子申請准證,卻因這一舉動遭拒簽、雙雙被罰$3500!
  • 網傳視頻男子遭人毒打 警逮一對男女起武器和現金
  • 酒後暴行!65 歲男子巴士站狠毆女鄰居,再襲警獲刑 18 周
  • 當啃老族伸手要錢 不肖女打老母入獄
  • 淡濱尼工業建築起火 濃煙沖天
  • 淡濱尼工業建築火勢猛烈 民防部隊出動五支水柱滅火
  • 【直播】淡濱尼兩層高工業建築起火 記者直擊報道
  • 新中海軍即日起展開雙邊海事合作演習
  • 淡濱尼工業大廈火勢受控 但建築物結構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