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建設第三個絕育伊蚊生產廠以擴大絕育計劃

2024-07-20

為進一步抑制伊蚊繁殖,我國計劃在2025年第二季建成第三個生產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的生產設施。這一舉措將顯著提升絕育伊蚊的產量,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骨痛熱症病例。

目前,我國已有兩家生產廠,分別位於宏茂橋和加基武吉,由國家環境局和生物科技公司Verily運營。去年,這兩家工廠每周生產約700萬隻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環境局已通過政府電子商務網站GeBIZ發布招標公告,為建設新廠徵集投標。

新廠初期產量將達到每周200萬隻,逐步提升至600萬隻根據招標書,新廠預計在2025年第二季建成,並從第三季開始釋放伊蚊。初期產量將為每周200萬隻,隨後逐步提升至600萬隻。合約將於2026年3月31日到期,環境局有權選擇將合約延長至2028年3月31日。若選擇延長,新廠的產量將進一步提高至每周1000萬隻。

伊蚊絕育計劃取得顯著成效自2016年啟動以來,伊蚊絕育試驗計劃已在全國多個試驗地區取得良好效果。例如,武吉巴督、蔡厝港、淡濱尼和義順等地區的伊蚊數量減少了90%以上。2019年至2022年的研究數據也顯示,在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雄性伊蚊至少一年的地區,居民感染骨痛熱症的可能性降低了77%。

環境局擴展絕育計劃,覆蓋更多住宅區今年第一季度,國家環境局將伊蚊絕育計劃擴展至五個新的住宅區,覆蓋範圍增至48萬戶家庭,占本地家庭總數的約三分之一。2月20日,金文泰4道放飛了35萬隻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

生態平衡影響微乎其微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助理教授林覺濤表示,新廠的規模預計將顯著擴展伊蚊絕育計劃的涵蓋範圍,高效抑制伊蚊繁殖。他指出,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是針對性技術,只針對引發骨痛熱症的伊蚊,因此破壞生態平衡的風險很小,甚至不存在。

骨痛熱症病例數接近去年全年總數截至7月13日,今年本地通報的骨痛熱症病例共計9874起,已接近去年全年的9949起。林覺濤提醒公眾,儘管拉尼娜現象可能帶來更高的降雨量,但降雨量與伊蚊滋生的影響並非直線式增長。他建議公眾繼續保持警惕,維持良好的住家環境衛生,以抑制骨痛熱症的傳播。


相关文章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亞洲首家!國大心臟中心 招募病患尋罕見心臟病根治法
  • 新柔地鐵未通車地價已上漲 新山老字號面臨租金壓力
  • 我國4月份旅客人次達140萬名 年比增4.5%
  • 銜接萬國通道和芬維爾連路 第一階段延長道路16日通車
  • 陳振聲鼓勵家長在選學校時 考慮什麼學校更適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