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男校铁三角”之一,政要频出的名校到底好在哪里?

2024-07-28     静姝     11489

本文作者:

年年的老母亲

前媒体人、大厂女工,现和娃娃一起躺平新加坡(偶尔支棱)。

新加坡“男校金三角”

新加坡市中心有一个区域,被本地人亲切称为“男校金三角”(Boys' School Golden Triangle)。

新加坡“男校金三角”

新加坡“男校铁三角”之一,政要频出的名校到底好在哪里?

这里位于纽顿和诺维娜地铁站之间,地处新加坡市中心老钱聚集地,闹中取静,交通便利。

金三角一公里内三所顶级男小,分别是一所圣若瑟书院附小(St Joseph's Institution Junior, SJIJ)以及两所英华小学(Anglo-Chinese School, ACS)。两公里内涵盖新加坡女子学校 (Singapore Chinese Girls' Primary School)、圣玛格烈学校(St Margaret's School)和宏文小学 (Hong Wen School)六所名校,和很多国际学生喜爱的华苑小学 (Farrer Park Primary School)。

新加坡“男校铁三角”之一,政要频出的名校到底好在哪里?

这里被七所小学环绕,除了学习气氛浓厚,也聚集了大量的名师和优质补习资源

新加坡“男校铁三角”之一,政要频出的名校到底好在哪里?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片区域因为地处新加坡市中心,发展较早,只有别墅和公寓,房契多为永久。外加在新加坡人眼中,在邮区9,10,11居住是身份的象征,因此在房价飙涨的这些年,在这片D11区域买房的,仍旧都是本地新加坡公民,资产配置也并不是以转手买卖为主,而是以学区自住为主,因此房价由于交易量不多,多年以来价格都维持稳定,是一个绝佳的长线置业区域选择。

鲜为新移民知的

“新加坡名校”

在这片区域里,一所历史悠久但鲜为新移民知的学校,就是圣若瑟书院附小(St Joseph's Institution Junior)。

为什么历史悠久却又鲜为人知,因为这所学校大多数家长群体是只会讲英文土生土长新加坡人、印尼和东南亚华侨、以及定居在新加坡的洋人。加上天主教学校普遍性格低调,英文校名在华语语境中的翻译错误(时常被错译成圣约翰、圣约瑟、圣约瑟夫学校等),导致网络上信息断层。

早些年低龄留学新加坡的SM1奖学金得主们,也没有进入过圣若瑟系列中学和高中,更让这所学校变得小众而神秘。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间新加坡的宝藏小学——圣若瑟书院附小(St Joseph's Institution Junior)。

圣若瑟书院附小 SJIJ

新加坡“男校铁三角”之一,政要频出的名校到底好在哪里?

要说附小,先来谈谈圣若瑟系列学校在新加坡的历史。

圣若瑟书院

圣若瑟书院(St Joseph's Institution,SJI)是新加坡第三老的学校,1852年由法国传教士德拉萨兄弟(St. John Baptist de La Salle)创立。建校时间仅排在莱佛士书院 Raffles Institution(1823年),圣玛格烈学校St. Margaret's School(1842年)之后,已经有超过170年的历史。

新加坡“男校铁三角”之一,政要频出的名校到底好在哪里?

图源:The Straits Times

圣若瑟校友会非常强大,走出来的名人包括新加坡前总统陈庆炎,前副总理张志贤,前外交部长杨荣文,以及新加坡本地著名政要、吉宝集团前董事经理林子安,星展银行董事会主席佘林发,导演李炳文等诸多政商届领袖人物。

有趣的是,SJI相当一部分校友都是新加坡的政治家和奖学金得主,但当一个人成就巨大的时候,学校的名字也许并不是最会被提及的信息。

SJI有四所附属小学,分别是

圣若瑟书院附小 (St Joseph's Institution Junior)男校

圣斯德望学校(St. Stephen's School)男校

拉萨尔学校(De La Salle School)混校

圣安东尼小学 (St Anthony’s Primary School)混校

此外,圣若瑟系院校还包括

圣若瑟书院 (St Joseph's Institution Independent) (初中男校,高中混校)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