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讀】新加坡政策大改革,因為怕階層固化,社會不穩

2024-08-21

上周日(8月18日)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宣布的一系列改革,大家都看到了。

新加坡大改革!發失業補貼,30周帶薪產假,取消GEP天才班!

簡單說,比較重要的包括這麼幾條:

一、調整GEP高才班設計

二、提供失業補助,推出技能培訓計劃,協助失業者重返職場

三、提供全職培訓津貼高達7萬2000新元

四、降低育兒費用,最低每月僅3新元

五、在丹戎禺建組屋,建濱海東花園等

(2024年國慶群眾大會,圖源:MDDI)

這些政策和措施看起來東一塊,西一塊,好像什麼都有,但也好像互不相干。怎麼回事?

然而,如果仔細審視,就不難發現,其實有一條很明顯的線把它們串了起來。

這條線十分重要,因為它關係著新加坡這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兩千多年前,中國安徽有個地方,叫大澤鄉。有個叫陳勝的屯長,帶著九百戍卒前往漁陽,遇雨誤期,按令當斬。陳勝與吳廣討論之後,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揭竿起義,成了亡秦的開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背後的邏輯,如果放在今天的社會,就是階層固化。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只配打洞,階層一旦固化,身在社會中下層的人們就看不到希望。

這樣的社會,長久以往,談何穩定與和諧?沒有穩定與和諧,談何未來與發展?那麼,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恐怕就不遠了。

我不知道黃循財是否熟悉陳勝、吳廣,但是從昨晚的致辭看來,他顯然是知道秦朝滅亡的教訓。

他英語致辭開宗明義就說:「我們必須讓每個新加坡人都對將來感到有希望;所有公民,包括最弱勢的群體,都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可以獲得公平的機會,如果自己付出努力和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

他還說:「新加坡國家進步的好處,必須人人可以分享,而不僅僅由某些群體獨享;我們必須讓所有新加坡人得到提升,而不僅僅是少數人。」

在我看來,昨天國慶群眾大會宣布的一系列措施,如果要濃縮成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讓新加坡社會階層活起來,避免進一步固化,避免富者恆富,貧者恆貧。

改革GEP高才班

「為何要改變精英治國制度?」

GEP高才班,民間稱為「天才班」,創始於1984年。創辦這個計劃的初衷是,1%的天資異常高的學生,如果跟99%的主流同學在一起上課,可能覺得沉悶,無法發揮,而轉而無心向學,所以把他們獨立成班,因材施教。

但是,到了後來,這個制度被玩壞了。人們把它視為「名校中的名班」,比名校還名校。因此削尖了腦袋往裡鑽,尤其讓孩子去上各種GEP備考班。本來是對天資高的學生的特殊安排,現在成了內卷的特殊安排,已經完全背離了初衷。

中國陪讀媽媽大回流:新加坡教育的真實一面竟然這麼糟糕!

而且,對這些刷題「考」進GEP的學生,並非好事。教育部已多次做出說明,如果孩子本身不屬於這類天資特高的1%,勉強「考」進GEP班之後,會面對很大的壓力,並且可能出現自我懷疑、喪失自信的問題。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什麼人能讓孩子參加各種GEP備考班?

當然是有經濟能力的家庭。

你靠刷題、靠題海戰術考進GEP,這麼一來,就壓縮了真正天資高、但是沒經濟能力備考的孩子的空間。

為了PSLE,媽媽逼我背字典

在這種人為的操作下,社會階層進一步固化。這正是政府所要避免的。

GEP已經背離初心了,無論對孩子或是對社會都有害無益,GEP的改革其實已經不算及時了。

其他制度,例如DSA,富裕的家長把孩子送去上各種特長班,壓縮普通家庭子弟進名校的機會,社會上就會逐漸形成「資源被富人壟斷」的抱怨。如果按這樣的趨勢玩下去,遲早也要改革。

昨天頭條文章有讀者留言問,為何當年受益於精英制度的人要改變它?

我想,這些精英要改變的,並不是精英治國的制度,而是要改變精英世家壟斷資源,形成階級固化,影響社會發展的制度。

精英治國是肯定要的,但是精英不能總是來自某個社會群體。我在這篇文章曾經提過,新加坡現任內閣19人當中,11人來自所謂的「四大名校」。

這個現象不健康,內閣自己也知道。名校的發展當然有它的客觀因素和必要性,但是,如果跟其他學校的差距不斷拉大,對新加坡這個脆弱的社會將形成巨大的挑戰。所以,過去這十多年,教育和社會政策在向其他學校傾斜,傳統的名校與其他學校要相對均衡地發展。

除了GEP的改革,在其他領域也慢慢做出一些調整了,比如大學醫學院、法學院,原本只收A Level(相當於中國的高考)的滿分學生,這幾年開始把一些名額讓出來,留給非滿分、但是其他領域表現同樣優異的同學。

新加坡最賺錢的10個職業!最高月薪接近1.5萬新元,比醫生還吃香

提供失業援助

減少社會階層固化

我前幾天參加了Elephant & Coral和新加坡社區基金會主辦的一場講座。在講座上,主講人就提到一個殘酷事實——許多低收入家庭入不敷出,捉襟見肘。

(8月17日,《慈善家陳嘉庚》講座。圖源:Elephant & Coral)

主講人說,在2017-2018年期間,新加坡底層20%的家庭,每月支出為2570新元,但它們的家庭收入只有2235新元,每月缺口達到335新元。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到了2021-2022年期間,家庭收入2499新元以下的,收入增長率為2.5%,但支出增長率高達13.8%,是收入增長的5倍還多!

收入增長跑不過通貨膨脹,低收入家庭尤其如此。

新加坡有1萬4000戶家庭居住在租賃組屋,換句話說,買不起房子。在這個群體當中,80%的家庭收入不及1500新元,有些的家庭的人均收入甚至僅僅370新元。

這些人當中,相信有不少是失業者。因此,政府與全國職工總會NTUC及職工運動討論之後,推出求職援助計劃,向失業者提供不超過6個月、總額不超過6000新元的失業援助,條件是必須參加培訓、就業輔導和職業配對。

如果能夠協助失業者重返職場,自力更生,就可以減少社會階層固化,提高社會階層上升的機會。

一考不再定終身

人人須終身學習

學習不是為了學歷,也不是為了學位,而且為了不斷地適應社會的進步,提升本身的能力。

在當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許多傳統崗位很可能被淘汰,新的崗位會出現。如果沒有接受新教育、新培訓,許多人不一定能夠勝任這些新崗位。

因此,政府鼓勵終身學習,通過「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進階計劃,向所有40歲以上的新加坡人提供4000新元的培訓補助,可以參加各種課程,提高自身的技能,適應職場的新需求。

(我已有5000新元的培訓補助,可以花在各種技能課程,提高就業能力)

如果是參加全職培訓,40歲以上的新加坡人每月可獲得不超過3000新元,為期不超過24個月,總額可達7萬2000新元。

至於參加半工讀課程的成年人,也可以獲得一部分的培訓津貼。

黃循財在英語致辭中說得很清楚:「任何一個想要提升技能的人,無論在生命中的任何階段,無論年紀多大,都有接受培訓、提高技能的機會。」

為何新加坡在成年人培訓上要花這麼大手筆?還是那個道理——讓成年人有機會提高技能,提高自身的價值,從而擺脫現有的社會經濟階層,取得上升的機會。

簡單說,新加坡要的不是小鎮做題家,而是終身願意學習,愛好學習,能夠不斷提升自我技能的人。

降低育兒費用

最低每月僅3新元

本次政府宣布的措施,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降低育兒費用,尤其對低收入家庭,每月的託兒所費用可以降至區區3新元。

另外,全國職工總會多年來呼籲政府允許父母共享產假。這個在昨天也宣布了。

到了2026年,帶薪產假增加10周,合計30周,也就是七個半月。這10周額外產假的費用由財政承擔。

這當然是鼓勵生育的一個策略,但同時,它對低收入家庭的幫助其實更大。

富裕的家庭有沒有這額外10周的帶薪產假,問題不大。但是,對低收入家庭來說,這是個很大的幫助,等於多了兩個半月的收入。

這些措施十分明顯,就是政府帶頭,對低收入家庭提供幫扶,增強他們的生存能力,提高他們自身或下一代社會經濟地位的提升。

這樣,這些弱勢群體才會看到未來有希望。

新加坡絕不能出現

富人區和貧民窟

昨天黃循財透露,政府將在在丹戎禺建組屋。

很多人沒意識到,這其實跟新加坡努力維持社會公平也有關係。

(丹戎禺將建設政府組屋)

你注意到嗎?新加坡所謂的「富人區」,幾乎都有組屋;組屋區也都有別墅群或公寓。

為什麼?貧富已經把社會階層在資源上分隔開來了,如果在物理上也分隔成「富人區」「貧民窟」,那麼,這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就更難了。

我們發現,在一些地點超好的地方,例如朝向加冷河的美芝路,就有好幾棟50多年的老組屋,大多數是最小的一房式,都是租賃組屋,住在那邊的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低收入者。

還真別說,雖然住在這些組屋都是社會最底層,但享受的是無敵海景。

政府並沒有為了這無敵海景把這些50多歲的老組屋拆遷,把這塊黃金地皮出售牟利;而是把它留給了社會底層。

對了,差點兒忘了說,我小時候就住在這裡,一直到18歲。我親叔叔現在還住在這裡。在我這一代人,我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社會經濟地位的提升,但是叔叔由於各種麻煩事,到現在還在他出生以來的固有階層打轉。

還記得嗎?前不久,政府宣布,武吉知馬的跑馬場拆除之後,將來要建組屋。

新加坡富人區武吉知馬,40年來將首次建組屋

傳統上,人稱「富人區」的武吉知馬、丹戎禺都沒有組屋。今年短短三個月內,政府宣布要在這裡興建組屋。

為什麼?這有助不同的社會階層混居在一起,打破貧富之間的物理和心理差距,有利於創造更具包容性的社會,人們會更有同理心,更願意為弱勢群體出力。

最後,我借黃循財總理的兩句話來結束本文:

他說:「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每個公民都受到尊重、每個聲音都被聽到、每個夢想都被培育的社會;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每個人都能蓬勃發展、茁壯成長並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的國家。」

願新加坡越來越好。

ABC丨編輯

CY丨編審

網絡資料整理丨來源

網絡資料整理丨圖源


相关文章

  • 大馬網友揭露「馬勞」回國後都愛扮有錢人!在新加坡打工時就吃Maggi面!
  • 開啟上班天的MCD咖啡一杯竟然只要S$1☕️ 優惠從即日起直至5月28日🤩
  • YouTrip可以換馬幣啦,免費載你去新山🤩消費滿額送3% cashback,指定商店消費高達10% cashback~
  • 新加坡必吃餐廳指南 7家本地人私藏美味,米其林與經典全收錄
  • 新加坡兩大剩飯盲盒App全攻略🤤便宜價買星級酒店自助剩菜➕麵包蛋糕驚喜袋,薅羊毛順便杜絕浪費!
  • 當 「孤獨死」 敲響警鐘:新加坡 PR 政策釋放暖意,國際生及工作者迎來身份規劃新機遇
  • 【數據PK】上海 VS 新加坡:生活成本大比拼,你更青睞誰?
  • 九歲抗癌小勇士重返校園!愛與支持照亮生命之路
  • 權力魔方轉動!黃循財新內閣暗藏三大玄機:雙副相制、65後全面接班、新生代閃電入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