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碼付款方式盛行的今天,越來越多人使用無現金支付方式,紙幣和硬幣已不再像以往那樣通用。
有人開始擔心,硬幣會不會在這種大趨勢下被淘汰,我們的下一代會不會因此不認識新加坡的貨幣?
在硬幣「消失」之前,先來了解它的一點歷史,以及它在外國賣家眼中的魅力。
1、我國首批硬幣在哪一年誕生?
1966年8月17日,馬來西亞時任財長陳修信公開宣布新馬兩國的貨幣將從1967年6月12日起分道揚鑣,各自發行新鈔票。
當時的新加坡政府完全沒有管理貨幣的經驗,卻得迫切解決各種棘手而充滿挑戰的新問題。
1967年,新加坡發行了本國貨幣。
當時,新加坡政府連印發新鈔和製作新錢幣的時間都沒有,舊硬幣作廢時,只好在1967年12月5日至25日之間,租用10趟飛機把180噸重的新硬幣從生產地英國空運到新加坡。
這本身就耗費了近100萬新元,在當時而言可是筆龐大數字。
2、新加坡共發行了三個系列的硬幣
即將滿59歲的新加坡,共發行了三個系列的硬幣:1967年的海洋生物系列、1985年的花卉系列,以及2013年的國家標誌性建築系列。
海洋生物系列硬幣的圖案設計,顧名思義與海洋有關,其中包括海馬(1角)、劍魚(2角)和獅子魚(5角)。
(新加坡造幣廠)
必勝客(Pizza Hut)今年6月就曾推出促銷活動,讓顧客出示海馬設計的1角硬幣,換取一個免費披薩。
每個參與活動的門店所提供的50個披薩,都在活動當天下午2點前就全部兌換完畢。
看來,收著這個「古早」硬幣的人還真不少。
至於一分錢硬幣,是以青銅(1967年)或銅包鋼(1976年)製成,設計圖案是一座政府組屋及一座噴泉,背景是雲朵,顯示「居者有其屋」計劃在當時的重要性。
廠)
五分則是蛇鵜鳥的圖案,1元是新加坡的標誌:獅子。
(新加坡造幣廠)
第二系列是花卉系列,在1985年發行,反映了新加坡當時打造花園城市的願景。
1分硬幣的設計圖案是卓錦萬黛蘭,即新加坡的國花。5分硬幣是龜背竹、1角硬幣是星形茉莉。
(新加坡造幣廠)
兩角硬幣是紅粉撲蘭、5角硬幣是黃蟬花,1元硬幣是長春花。
(新加坡造幣廠)
因為1分硬幣的流通量太少了,新加坡造幣廠在2002年4月1日停止鑄造一分錢硬幣,但一分錢硬幣在本地仍是法定貨幣。
據知,鑄造一枚一分錢硬幣的費用,已高於新幣一分錢,難怪這門「虧本生意」會做不下去。
第三系列也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硬幣系列,它是在2013年發行,以國家標誌性建築作為設計,來突顯出新加坡的發展進程。
新的一元、五角、兩角、一角和五分硬幣的正面,分別採用魚尾獅、新加坡海港、樟宜機場、組屋和濱海藝術中心為設計圖案,背面的設計則沿用新加坡國徽。
新硬幣的大小將根據面額增加,也就是五分錢最小,一元錢最大。為了協助視障人士分辨不同面額的硬幣,各面額的新硬幣也採用了不同的邊緣紋路。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3、不要以為是錢,商家就一定要收
根據貨幣法令(Currency Act),使用任何面值的新加坡硬幣,一次交易最多各可使用20枚。
商家甚至有權拒收任何面值的硬幣,但必須在進行交易前,書面告知客戶。
4、1元硬幣呈八卦形狀,還有一個笑臉?
我國1元硬幣雖然採用八角形狀設計,卻跟八卦沒有關係。
新加坡國徽在1969年首次出現在我國錢幣上。由於當時鑄幣技術的限制,原本的國徽設計無法以三維的效果鑄在錢幣上,因此便採用了較時髦的版本(橫幅向上拱,下圖左邊)。
有人說,那種設計的硬幣看來有點像「苦瓜臉」。
後來,隨著相關技術日益進步,新加坡國徽原來的設計(橫幅向下凹,下圖右邊)自1992年就可以鑄在硬幣上。從當時起鑄造的硬幣,便使用這個設計。
這下子,又有人覺得硬幣變得像笑臉了,不知蟻粉同意嗎?
(網際網路)
5、外國人喜歡把新加坡硬幣改造成首飾
只要在電商平台Etsy搜索「新加坡錢幣首飾」,就會出現約500種不同的產品。
賣家利用鍍金、瓷漆、鏤刻等技術,將來自全球各地的硬幣,重新打造為可佩帶的首飾,當中也用新加坡這三個系列的硬幣做成首飾,價格從20至60新元不等。
(Etsy)
但實際上,將新加坡硬幣改造成首飾是犯法的。
據新加坡貨幣法令,損毀新加坡錢幣,包括在硬幣上繪畫、雕刻、剪裁是違法行為,觸犯者可面對最高2000元罰款。
這類首飾早在2016年就有人在Etsy開賣,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曾針對此事報警處理。
不過,直至今天,還是有很多人在Etsy出售由新加坡硬幣改造成首飾。
這些賣家多數居住在英國或美國。
英國賣家邁倫曾告訴本地媒體,他並非不尊重新加坡條例,因此會先參考相關法律,再決定是否繼續售賣這類首飾,因為他不認為英國當局會因此將他遣送到新加坡受審。
另一名美國賣家克里夫也表示,將硬幣改造為首飾,雖在新加坡屬於犯法,但在美國並沒有相關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