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Thinking Ahead Institute和美国投资专刊《养老金与投资》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全球前300大养老基金的管理资产总额在2023年实现了10%的增长,达到22.6万亿美元,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在全球300大养老基金中排名第八,资产总额从2022年的4067亿美元增长到4325亿美元,增幅为6.34%。
图源:FACEBOOK
全球300大养老基金的管理资产总额在2021年达到23.6万亿美元的峰值。去年,共有152个政府和公共领域养老基金被列入300大名单,它们的资产占总额的70.6%。在管理资产中,规定收益制(defined benefit)资金占比最大,达到60.8%。
亚太区养老基金将继续增长
Thinking Ahead Institute的亚洲投资总监梁家维指出,亚太区的养老基金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亚太地区的养老基金仍在积累资产,且该地区的人口相对年轻,需要为未来储备足够的公共资金以保障财富。
图源:FACEBOOK
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为了确保这些资金实现长期投资目标、不受短期政治影响,以及维护基金成员的跨代资产,强大的治理机制至关重要。
若聚焦于全球前20大养老基金,它们的管理资产总额在去年增长了12%,过去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4%。在这些基金中,43%的资产投资于证券,35%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而22%则投资于另类投资工具和现金。
新加坡的退休金制度闻名世界
新加坡的退休金制度之所以闻名世界,是因为该体系保证了公民无论年轻时从事何种职业,他们的退休金都是平等的。这一政策适用于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不论他们是农民、工人、服务员,还是律师、医生、教师或政府高官。
图源:FACEBOOK
1977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实施了养老金并轨政策,规定所有公民从新加坡的任何部门退休时,都能享受到统一的退休政策,从而从源头上解决了不公平的问题。
在早期,新加坡人55岁退休时每月领取120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6000元),60岁时每月领取150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7500元),而到了63岁,养老金达到最高值,每月200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后来,由于现实原因,新加坡提高了退休年龄至65岁,并相应提高了退休金。
早年强制性储蓄 晚年再按月发放
新加坡通过其公积金制度来减轻老年人退休后的经济压力。这种强制性的储蓄计划要求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在工作时必须存入一定比例的工资到公积金账户中。55岁以下的员工需自提20%,雇主则负担17%。随着年龄的增长,提拨比例会逐渐降低,到了65岁以上,员工自提5%,雇主负担7.5%。
图源:FACEBOOK
新加坡老年人领取的退休金实际上是他们年轻时自己存的钱,这避免了年轻人产生被剥夺感,这一制度的核心理念是“自己养自己”,而非“年轻人养老人”。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将这些公积金用于理财,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其余资金则由投资部门进行全球投资。
作为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新加坡最大的国企投资公司淡马锡去年通过投资赚取了2880亿美元。自成立以来,淡马锡的股东总回报率为14%,最近十年为6%,这些利润最终回馈给人民,目前65岁的新加坡老人实际领取的退休金已增至每月3300新加坡元。
新加坡的退休金制度被评为亚洲最强、排名第一,连续15年保持这一荣誉。尽管新加坡经济富裕,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不断提高退休年龄,原因是生育率低,劳动力短缺,因此推迟退休年龄是无奈之举。总体而言,新加坡的退休金制度主要由劳动者承担,不存在年轻人养老人的问题,退休金的差距也非常小。